第1092頁 (第1/2頁)
隨週遊同時乘飛機抵達建鄴國際機場的,還有橡樹園微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譚雲松夫婦以他們從新加坡帶領過來的技術團隊,他們也是跟著週遊悄無聲息的乘上橡樹園派出來的接機汽車離開。
第654章 實驗室骨架
張恪沒有混在陶晉、李遠湖、葛建德、易雲飛、羅君、肖明建那些中老年隊伍裡去給郭松延、柳志成、孫尚義一行人接機,他算著時間,打算騎車去橡樹園給譚雲松夫婦接風。
隨譚雲松抵達建鄴的還有他作為微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室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延請過來的四名工程師,都是在微電子技術研發領域有所成就的精英人士,也是橡樹園「百人行動」計劃要招攬的華人科學家與工程師。
既然委任譚雲松為微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就要委以組建科研團隊的權力,只要是譚雲松認可的人選,在錦湖、在橡樹園方面只要走一下聘請的形式。當然,譚雲松也充分徵詢了錦湖這邊的意見,特別是徵詢了對亞洲微電子技術研發領域瞭解頗深的陳信生、丁槐的意見。
這些人都是未來錦湖技術研發體系的骨幹,需要他們將橡樹園計劃的骨骼給撐起來,張恪不會吝惜一面都不露的。
時間急迫了些,才給譚雲松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不過譚雲松在領域內廣泛而深厚的人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四人還是首批的人選,還有七八人總要等結束前僱主委託的工作才可能陸續到建鄴來就職。
有譚雲松,有譚雲松從東南亞延攬來的十多名高階研發人員,錦湖這幾年也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調撥一批人過來給這些高階研發人員充當助手,也可以深入培養,再與東大等高校試行雙導師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每個高階研發人員配兩名助手,再配兩到四名研究生,差不多就能將微電子基礎技術實驗室的框架給撐起來。
能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實驗室的技術團隊就能初步的成熟起來。
……
橡樹園的第二創業園式主體改建工程也已經到尾聲了;為了區別東邊改建到尾聲的第二創業園,內部人員通常將這裡稱為麗豐園,東邊的創業園稱為燕水園,騎車到麗豐園前,正趕上趙鵬、趙梓琳領著譚雲松夫婦與一眼看上去就像華僑工程師打扮的幾個人從麗豐園走出來。
「這是去哪裡?」張恪腳支著地問趙鵬他們,張恪過來之前,也沒有跟他們打招呼,自己掐著時間過來的。
「譚老師說是要先去燕水園看一看……」趙鵬跑過來將張恪跨下的腳踏車接過來,總不能讓張恪推著腳踏車跟他們往燕水園去。
實驗室都是新建的建築,趕在十月前完成主體工程已經是相當不錯了,離真正建成、基礎設施安裝完畢,還需要一些時間。雖然十月份加大創投專案的審批力度,十月透過審批的專案也不過八個,離填滿麗豐園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燕水園建成之後,先將橡樹園籌備辦公室搬過去,譚雲松等先招募到的科學家、工程師,也會先將工作地點放在燕水園這邊,等基礎實驗室建成之後,再將這裡挪出來給後續的創業企業入駐。
譚雲松給張恪介紹他身邊、隨他到建鄴來參與橡樹園計劃的華人工程師,笑著說:「回新加坡,我很難拿言語跟他們描述恪少年少有為,還好錦湖又做出這番讓人瞠目結舌的動作來,都不用我解釋什麼了。我與柳志成也有緣見過幾面,沒想到都給你拉到建鄴來了……怎麼在機場沒有看到恪少你?」
「我去湊那個熱鬧做什麼?」張恪聽譚雲松說晶圓廠專案的事,笑著說,「今天本應該是丁槐來接待你們的,不過他給我趕到日本去了,倒是蘇津東能在晚飯之前趕過來。你們不先去給安排住的地方休息一下?」
丁槐是錦湖整個技術研發體系的總負責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