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57節 (第2/5頁)

加入書籤

給提拔,當真是鬱悶得很。

從離開杭州算起,也將有近一年的時間了,從長淮軍撤下來之後,淮西的情形就逐漸好轉,但越是如此,董原越是能感受到跟淮東的差距。

元歸政這次過來談淮東糧船過境的事情,董原自然是不便下什麼絆子,劉庭州聽到淮東要在入秋之前分批組織四十萬石米糧運到信陽上岸,再從信陽轉運到南陽,眼饞得都要流口水。

江寧如今撥給淮西的錢糧,扣除支應南陽的,就剩一百八十萬兩銀,其中含糧六十萬石。

照著規矩,軍糧由軍領司支撥,扣除運耗,就剩下五十萬石還不足一些。

劉庭州深諳朝廷戶支的潛規則,六十萬石軍糧才給沒掉十萬石多點,已經是陳西言等人親自督辦以示支援的緣故,暫時不能奢望得到更好的結果。

五十萬石糧,倒是夠十萬兵馬裹腹,關鍵要經營淮西,要用到米糧的地方,遠不止養軍一項。

地方米價不能平抑下來,官府要募流民築路修城、墾荒屯種,就只能以米糧支算工錢,沒有米糧,就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董原要先在信陽以孟氏孟畛、孟知詳為首恢復鄉兵以為信陽府軍,除了地方自籌外,還答應每月供應四千石糧。

劉庭州曉得信陽的根基要穩下來,要拉攏地方勢力為剿匪出力,每月供應四千石糧不算多,關鍵這個缺口要怎麼補?

維揚糧價已經升到一兩五錢,運抵壽州一兩八錢、運抵信陽再加兩錢運價。

董原從維揚鹽商那裡得到的第一筆五十萬兩銀,就只夠往信陽運二十五萬石米糧。

除了糧食之外,鐵料、騾馬也缺得厲害。

除了兵甲外,農具鑄造對鐵料的需求更大。

淮西能用來屯田的土地都拋荒數年,灌木叢生、泥土板結、溝渠荒廢,沒有充夠的鐵器,墾荒屯田之事,就很難進行下去。

如今江寧的毛鐵料都跟銅等價了,精鐵更是銅價的四倍之高。

如今壽州募有屯卒有六萬眾,以人均二十斤鐵料計,需毛鐵料一百二十萬斤才能真正的將屯田之事展開。一百二十萬斤毛鐵料,差不多值二十萬兩銀,更關鍵的是維揚、江寧等地的冶鐵作坊,根本就擠不出這麼多的鐵料來。

淮西真要拿出大筆的銀子去江寧收購鐵料,只會導致鐵價進一步的激增。

淮東給南陽供應的物資經過淮西,物料清單自然要經淮西備案。

看到清單裡所列,南陽能從淮東得鑄造兵甲所需要的精鐵料就有二十萬斤,劉庭州舔了舔嘴唇,問代表淮東隨行來壽州協助的陳小彥:“淮西也缺精鐵,淮東能否支應一部分?”

“南陽事急,淮東也是勒緊褲腰帶供應,劉大人所請,小彥實不敢輕率代淮東答應……”陳小彥回道。

劉庭州氣得要吐血,他在淮東那些年,早知道淮東已經奢侈到鄉野溪河造木橋都大量的使用鐵構件。近兩年,淮東更是大規模的將冶鐵工場遷到山陽,以便就近使用淮陽的煤鐵,緩解北官河的船運擁堵。

從紅襖軍東進之後,淮東往淮泗地區輸送的鐵料每年都多達兩三百萬斤,今日向南陽供應二十萬斤精鐵、六十萬斤毛鐵料,淮東斷不可能達到勒緊褲腰帶的程度。

說到底,淮東不制肘淮西就算顧全大局了,又怎麼可能支援董原在淮西立足?

董原陰沉著臉,他又不能拒絕淮東糧船從淮西借道,只說道:“侯爺遠道趕來,今天還是先在驛館歇息吧,明天再談一些細節;近鄉侯要守住南陽,事關重大,淮西只會支援的……”

元歸政、元錦生、陳小彥先告辭離開,去驛舍休息,公廳裡只剩下劉庭州、丁知儒、陳景榮等淮西官員。

“如今燕虜的遊哨能滲透到淮河岸邊來,淮東船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