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6節 (第4/5頁)

加入書籤

顧悟塵與李卓之間的激烈衝突;林縛倒是聽出李卓話裡有絲淒涼,終不想因黨爭破壞了勤王大局。

派勤王軍主要是在政治上表態,人選要從文官裡挑,級別低了還不行,除了李卓外,林縛也想不出有什麼合適人選。

馬維漢雙手抱胸站在王學善身後,眼睛瞥向顧悟塵,王學善心有神會的說道:“暨陽一戰,按察使威名響譽江東,李帥不能離開江寧,那領兵之人就非按察使大人莫屬了……”

“我對兵事一知半解,暨陽一戰,則為本座麾下林縛、楊樸及諸將士的功勞,要我領兵,便如讓王大人學種農活一般,無法讓眾人信服……”顧悟塵說道,“要說德高望重,非宣撫使王大人莫屬。”

“我是萬萬不行的,顧大人莫要開我的玩笑……”宣撫使王添連忙搖頭。

這是一個極兇險又充滿機遇的位子。

統勤王軍北上援京師,政治上出盡風頭那是肯定的,燕京之危得解,統兵大臣、將領自然會得到賞拔。兇險就是萬一東虜不好惹,勤王軍又都是由雜兵組成,很有可能吃敗仗,而且是吃大敗仗,領兵者自然是身敗名裂,戰死沙場都有可能。

王添都這麼大把年紀了,死拖著不致仕,就想在位上多撈些銀錢,在仕途上已經沒有什麼追求,哪裡會做這種兇險的事情?

顧悟塵來領兵,勤王軍就要必然要以東陽鄉勇為主力,顧悟塵這時候怎麼敢將東陽鄉勇從東陽調出?

顧悟塵能在江東站穩腳跟外,除了楚黨勢大之外,與東陽勢力的支援是密不可分的。林縛、張玉伯、陳/元亮、林庭立都是東陽地方勢力的代表人物,林族撤到江寧來,但是張玉伯、陳/元亮甚至柳西林的老家都在東陽,東陽鄉勇的根基也在東陽,顧悟塵怎麼可能置東陽地方於不顧呢?

再說顧悟塵短期內地位已經升到巔峰,冒這麼大的風險去搶這個勤王功勞有所不值。

*****************

ps:求紅票。

第39章 李卓的反擊

爭議到黃昏時,才最終議決由江寧兵部侍郎程餘謙領勤王兵北上。

程餘謙歷任兵部主事、山東按察僉事、江寧兵部侍中、侍郎,以江寧兵部侍中、侍郎職參贊江寧守備軍務,官居正三品。

程餘謙以江寧兵部侍中、侍郎參贊江寧守備軍務,曾長期給前守備將軍吳月京、秦城伯擔任助手,早就跟江寧守備軍武將集團融為一體、利益共存。

李卓有意對江寧守備軍進行改制,堅決制止軍隊干擾地方事務。這一舉措當然是受到地方上的歡迎,但也實際上是斬斷江寧守備軍諸武官的一個重要財源,內部抵制情緒嚴重,程餘謙與李卓的矛盾也相當嚴重。

將程餘謙推出來承擔這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位子,也算是一個讓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

糧餉二十萬銀由江寧六部、江寧府、江東宣撫使司三家分攤。

江寧六部實權不大,但是工部執掌江寧諸作司、作坊。錢源廣而支出少,存銀甚多,陳塘驛大敗後,朝廷重整北線防務,就從江寧工部借調了五十萬兩餉銀。

這次勤王所需二十萬兩餉銀,最終議定由江寧工部出一半,餘下由江東宣撫使司與江寧府平攤。這個沒有什麼好商議的,宣撫使司與江寧府掌握地方財源,江寧六部要在勤王事務爭取得話語權,銀子不能不出。

王學善建議一萬勤王軍由各家分攤,但是實際上掌握轄軍的也就提督府與守備將軍府,許他們以雜兵湊足人數北上勤王做政治上的表態;也許等江東勤王軍千里迢迢趕到燕京,入寇的東虜已經給趕到燕山以北去了。

在別人以為提督府與守備將軍府會將一萬勤王軍的兵力動員分攤下來時,李卓驟然向顧悟塵發難:“按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