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節 (第2/5頁)
月下旬奇襲陰平,大軍進入川北。
江寧對西線的戰事鞭長莫及,只是不斷的派使臣進入川東,對集結在那裡的官軍封官賞爵,寄望他們能同時剿滅流匪、擋住曹家大軍;甚至有人建議將川東軍調到荊州來,讓流寇與曹家殘殺去。
江寧在擁立新帝后,作為南方政權的中樞,雖說效率不算太高,倒也是成功的運轉起來。
以王添為首的戶部全面接管江淮、江西及兩湖諸府縣的稅賦、加徵及折漕銀;兩淮鹽銀、過稅厘金、市稅及茶馬鐵酒榷稅收入,都併入內府,歸永興帝直接調撥。
雖說山河殘破,存殘之地也藩鎮林立,但就江寧所控制的資源,其實還不少。
除去地方支用以及給地方兵備直接佔用的錢餉外,戶部還能控制近四百萬石米糧的夏稅秋糧正賦及加徵收入,其中平江府、江寧府、維揚府、丹陽府就貢獻大半。
此外內府還能控制超過兩百五十萬兩銀的雜稅收入。
設御營司轄管諸軍,編御營軍以為江寧禁衛,並在御營司下設軍領司,以轄制諸軍的錢糧兵械的供應。
受江寧直接控制的主要戰力,除了新編的御營軍之外,還有鄧愈所率的徽南軍以及陶春所率的長淮軍、孟義山所率的寧海軍、陳華文所率的海虞軍。
在嶽冷秋、陳西言等人的努力下,鄧愈、陶春、孟義山、陳華文等人都同意糧錢兵械由軍領司統一調撥,平江府、徽州府等地的錢糧稅賦也都由戶部統一支度,也接受新帝派出的內臣作為觀軍容使以行監軍之職。
實際上,也是鄧愈、陶春、孟義山、陳華文等人對所部的掌控力較弱,在當前形勢,一致擁護江寧的統治,更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
但江寧想集權的請求,在淮東、贛州、江州、荊州、青州、濟南、河中、潭州等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派遣觀軍容使倒好說,來個把人,很容易架空,但是錢糧支度,地方藩帥,都希望能自徵自用,至少也是維持現狀。
江寧那邊也曉得輕重緩急,將地方藩帥逼急了不會有好果子吃,但手裡能掌握的資源自然也就優先加強能直接受控制的軍隊。
江寧加強從寧國往徽南的通道,將奢家在浙西的兵力堵在獨松關、千秋關、昱嶺關之間,暫時難有作為,在南線除淮東、江西外,形成以董原、鄧愈、孟義山、陳華文四部共同抵禦奢家浙西兵馬的主力防線,兵馬總數陸續擴編到八萬眾。
鎮守江寧的御營軍,兵馬總數也陸續擴編至六萬人。
在西線,以廬州守軍為核心,將上半年西調的部分浙北軍、長淮軍一部編入,共得廬州軍三萬人。
派使臣前往蘄春招安羅獻成,要羅獻成自削偽王之黎,許封襄陽侯、襄陽鎮守使,守襄陽,襄陽城及周圍十二縣糧賦歸其呼叫。羅獻成卻是漫天要價,要求封郡王、將整個故楚荊湖郡劃給他割據。一時間僵持著談不下去,但形勢也沒有繼續惡化。
在沒有看到浙閩兵馬有在西線突破的跡象之前,羅獻成也不敢輕率用兵。但從根本上,羅獻成不相信江寧的招安允諾。
除了南線,江寧在北線重點加強的就是陶春所率的長淮軍。
燕京、宣府、三河、津海相繼失陷後,燕胡在北地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基本停了下來。燕胡在晉南,面對河中府的方向上,集結步騎三萬餘眾;在燕南,在面對清河、平原及陽信的方向上,集結步騎六萬眾;更多的兵馬,都集結在燕京、薊州休整。
就這個勢態來看,燕胡似乎更在意要在黃河北岸形成一條穩定的防線,以便消化新佔領的晉郡、燕冀等地。
江寧表面上不會追究魯王密詔的罪責,但實際的後遺症對梁顧兩家還是很嚴重。
江寧首先命陶春率長淮軍從清河後撤到大梁(今開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