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〇五章 九嶺山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從未有過出徵經驗的兩支軍隊,所屬將領採用的全是從書本上、上級處學到的行軍知識。

行則發哨遠探,止則息馬抄糧。

先是派出負責偵查和聯絡,帶有腰刀及弓箭計程車兵,每一里地一隊,始終保持這個距離,遇見敵人,立馬搖旗示警。

各種情況,有各式旗語。

他們的後面,才是大部隊。

而大部隊又為騎兵開路,步戰兵跟隨,最後再由重騎兵護衛輜重。

要是在春秋季節,這樣的行軍方式,確實是最把穩,最安全的。

但奈何現在是冬季,大雪飛舞,這樣的行軍方式,就會有很大弊端。

在風雪中搖旗,就算離得不算特別遠,也很有可能傳達不清楚。

然後就是動靜不明,中途就算遇到什麼事情,叫喊的聲音也會被寒風的聲音淹沒掉。

最後就是這種分批次,分兵種行進的方式,不是完全給餘良的穿插戰術準備的嗎?

當然,餘良還不知道他們才剛出發。

天一亮,革命軍繼續按照地圖上標示的路線前進著。

“這個地方,岔路太多了,且都還能到達敬龍城,到時候在這邊上其他的道路也得佈置點陷阱。”

一路走,餘良一邊做著標記。

到了中午的時候,他已經在地圖上做了好多的標記。

而他們這時,也來到一座大山腳底。

山名為九嶺山,顧名思義,這座山有九處山嶺,可見之大。

不僅大,海拔也高。

山頂處,堆積了大量的積雪。

找了一個砍柴的村民詢問。村民哆哆嗦嗦的講述了這座山的情況。

這座山最大的那個山嶺全是裸露的岩石,植被稀少,到了山腰才有植被,還全是藤蔓這種。

這種情況,便經常會有石頭從山頂滾下來,砸在下面的湖泊中。

而且,這座山一入冬一下雪是最先墊起積雪的地方,到了第二年夏天才完全化完。

餘良馬上有了一個判斷,這是一座層積巖結構的大山。

他遙望著被霧氣環繞的山頂,問道:“平時,上面除了石頭,有沒有積雪什麼的,滾下來?”

村民肯定回答道:“有!一到冬天,只要打雷,上面的雪,就像泥石流一樣,嘩啦啦的就滾下來了。你看山腳下的九嶺湖,湖水基本都是從山上滾下來的雪化成的。”

餘良的眼睛一亮。

這完全就是一個天然的陷阱呀!

倘若曲安城的軍隊要前往敬龍城,不想繞特別特別遠的路,就必須往這座山山腳九齡湖邊上經過。

餘良看了一眼,九嶺湖這處剛好是山腳的低窪處,他有了一個辦法。

他在地圖上著重的標記了出來。

隨後,他們走過九嶺山繼續往前。

過了九嶺山,再走一段距離,他們停止了步伐。

從地圖上看,他們行進的位置,已經到了敬龍城和曲安城的中間。

行進到此處,他們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而曲安城的軍隊要到這裡起碼要多一倍的時間。

畢竟餘良他們隊伍人少,輜重輕。大部隊行軍則不一樣,人多,輜重重,又是風雪天氣,比起他們,肯定要慢上很多。

按照餘良的推算,算上被星月耽擱半天的時間。曲安城計程車兵,可能在明天晚上,或者後天早上,到達這個位置。

“就在這裡等著他們吧!砍樹紮營!”

於是,革命軍的隊伍停在了九嶺山往曲安城方向幾里地外植被繁茂的地方。

而餘良之所以不繼續再往前,是因為他們還有另外的一支軍隊要對付。

如果只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