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3章 化工廠 (第2/2頁)

加入書籤

了文森特化工廠的辦公大樓,看到帶著老花鏡的姜嶽升和姜春華正在整理工藝文件,便主動上來幫忙。

男子叫劉琦,說他是為了賺解藥,被人販子賣到溫哥華的,現在想找一份工作。

姜嶽升和姜春華髮現這個男子的口音是中原一帶的口音,比較容易交流,於是就把他留下了。

現在的任務就是每天整理圖紙和工藝檔案,一個月給劉琦五百塊。

兩個月後,姜嶽升和姜春華感覺對化工流水線的情況已經基本熟悉了,正好在原料罐裡面還有原料,因為原料罐密封得比較好,原料的品質尚可。

劉琦說他可以去溫哥華西郊的一家滌綸廠打聽一下,說不定他們需要聚酯纖維。

第二天上班,劉琦對姜嶽升說,那家滌綸廠確實需要聚酯纖維原料,如果咱們能生產,他們願意以每噸兩萬元收購。

“每噸兩萬元?”姜春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在原料罐裡還有一萬兩千多噸原料。如果都能生產成聚酯纖維原料,至少能賺一個億。

於是三個人決定,先把一條裝置最完整的生產線執行起來,看看能不能產出聚酯纖維原料。

不過現在有一個問題也很嚴重,就是他們手裡也快沒錢了,因為溫哥華西郊的發電廠要他們預交十五萬的電費,才給他們的化工廠通電,他們兩個人湊了十五萬,都給了電廠的。

如果這次試生產失敗了,他們很可能就揭不開鍋了。

他們三個人把試車的流程進行了反覆的斟酌和模擬,做到爛熟於心之後,決定開始試車。

可能是由於管道預熱做得不理想,前面還是出了一百多噸的廢品,損失了幾百萬。

不過等系統執行了兩天後,終於開始出正品了。

他們一下子就生產了一千噸。

姜嶽升一看手裡有錢了,便讓劉琦出去招人,他要把產供銷的人配齊。

不過,姜嶽升已經意識到,一個危機馬上就要來了,那就是原材料,也就是石油或者頁岩油。

他派了三個手下人開始到處去找石油或者頁岩油,把溫哥華附近以前廢棄的油碼頭和煉油廠都跑了一圈。結果只弄到了三千多噸頁岩油,而且大多數都是油罐裡殘留的質量比較差的頁岩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