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章 解放後文革前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村裡的何大壯曾是某位高官的參謀,但“參謀不夠長,放屁也不響”,他在軍隊裡混得也不怎麼樣。

兒子做官,娘就氣盛。平分土地時,大壯他娘指著地頭上有好幾棵大楊樹的好地說:“這塊兒地,我要了!”別人也不敢說什麼。

何大壯後來找了找關係,軍隊給了他一些錢,讓他復員回家。回家後,他先叫人砍樹。他掏錢請人做棺材,讓他叔叔管賬。結果,樹砍光了,賣棺材的錢被他的叔叔吃喝玩樂花光了,讓人可笑。大壯歲數不大就死了。

王老牛,外地人,解放前就在東華村教學。開心他爸說:“王老師每天早起必大聲朗讀,書讀得最好。”解放後,村裡修烈士碑,需要一位撰寫碑文的能人,村長自然想到了王老師,他的書法寫得最好。碑石買來了,就看王老師的了。只見王老師研好了墨,拿出他最好的毛筆,飽蘸墨汁,略加思索,趴在碑上,片刻之間碑文寫成。眾人圍攏觀看,一片叫好。其實,人們大部分是文盲,他們可不懂什麼是間架結構,什麼是佈局留白。他們看到王老師寫的和大書上的文字一模一樣,都是方方正正、一筆一劃一絲不苟,真是絕了。碑文晾乾之後,蒙上大紅布,村裡找人把它拉到臨近的縣裡去雕刻。

石碑刻好了,有人提議把它立在關帝廟裡,那樣所有的人都是在跪拜英雄。大壯他娘是個老封建,她怕烈士英雄鎮住了關帝爺,仗著他小子是參謀,就狠狠地噴了人家一臉說:“還不立在你娘屄旁?!”嚇得那人不敢吱聲了。最後,人們把石碑立在了村東北邊的果園裡。那裡,春天梨花盛開,秋天梨香滿園,烈士們會感到欣慰。文革後,那塊石碑被人推倒,成為了過路石,開心看見字不錯就拓過一次碑文。二零一五年後,石碑重新被搬回原址,並在它的前面又立了一塊紀念碑,碑文一字沒改。

文革中,王老師被人誣陷攻擊。由於他教過的人太多了,人們也不好意思批鬥他,但校領導卻處處排擠他,不讓他教課,隔三差五讓他做檢查。他心灰意冷,加上他也老了,就退休回了老家。據說,他沒過幾年就氣死了。現在,開心他爸這一輩人一提起王老師就覺得挺惋惜的。

平分土地時,東華村張地主找了一張白紙,用筆記下:“某某某分了我東屋,某某某分了我西屋,某某某分了我北屋……”結果,他沒儲存好紙條,被平分土地的人員查到了,嚇得他跑到了山西,在他遠親家當了一名工人,老死也沒有回來。

過去,南邊李家莊住著個小姐叫王大麗,是個外地人。東華村的水柱活著的時候常和他來往。人們逗她為什麼光來找水柱。她把手絹向人家臉上一拋,嬌嗔道:“他欠我錢!”當年,城裡的電影院剛開張,她就帶領一大幫李家莊村民去看電影。到了電影院門口,她站在門邊,把手一揮:“衝!”人們喊叫著蜂擁而進。看門的不知她的底細,看她的穿戴與眾不同,嚇得也不敢管。

文革前,振興曾在一家工廠給人家做飯。老李和老周輪流看門,一人一天。兩人脾氣不合,誰也看不上誰,互相不說話。一天,老李忘了自己是哪一天值班,結果,造成兩人一塊兒看門,一塊兒休息。老闆知道後,就派振興去調停調停。振興給他倆講了個故事:古時候,有兩個車伕老趙和老李。兩家隔河相望,一橋相通,橋面窄,只容一車透過。有一回,兩人駕車去河對岸辦事,回來時兩輛車堵在橋中央。平常,兩人就不說話,現在更是默不作聲,誰也不讓步。到了傍晚,老趙的兒子來了。老趙對兒子說:“回去把草料帶來,今兒晚上我就不回去了!”一會兒,老李家的兒子也來了。老李對兒子說:“回去告訴你娘,我和她離婚了。就是死,也得死在橋上。”兩人聽了哈哈大笑,調停好了。一天,振興拉著老李洗澡去,當他看到老周向他倆走來時,扭頭就往回走。振興想:“得,還得調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