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一臺鍾 (第2/3頁)
要這些零件,是準備製作一臺擰發條帶動的鐘。
這種老式的鐘,在後世農村偶爾還能見得到。
宇文衍讓綦毋干將拿來所需的工具。
取了一塊木板做底座,親自動手組裝起來。
綦毋懷文爺孫三人不知道皇帝要做什麼?
全都站在一旁仔細觀看。
這一弄,就是整整五天。
小皇帝吃住在冶鑄作坊,一心一意地要把鍾做出來。
製作過程中。
有些零件不合格,需要綦毋干將用車床重新車磨。
單單發條,就嘗試了十幾種鋼材,才最終確定下來。
第六天。
機芯元件組裝完成,上緊發條後,齒輪組能夠順暢地轉動。
小皇帝安上時針,分針,秒針,以及他親手製作的數字刻度圓錶盤。
把木匠事先做好的木盒外殼裝好。
一個簡單的原始鍾就製作完成了。
受限於零件加工的精細度,所用元件都比較大。
因而鐘的體積有十七寸黑白電視大小。
在屋外插一根長竿,等到其投在地面的影子最短時,則是當天正午。
小皇帝依據這個方法,把鐘上好發條,指標撥到12點的位置。
“滴答,滴答……”
耳邊傳來秒針跳動的聲音,開始順時針轉動。
雖然,這個鍾可能並不是那麼的精準。
但小皇帝要的就是把這個東西做出來。
然後交給劉焯這些天文學家,或是愛好者去鑽研,校正。
以後。
隨著工藝的進步,就能製造出更加精密,精準的鐘表來。
圍觀的眾人全都大眼瞪小眼,死死盯著那一根細長跳動的指標。
“這個是時針,時針轉一圈即四刻鐘,半個時辰……”
小皇帝指著三根指標,給他們講解如何認讀。
小皇帝教授的數字,也就是當下人們所說的“天元數字”,他們都學習過。
經宇文衍一解釋,很快就明白其中奧妙。
這樣的記時工具,比起日晷和沙漏,更為直觀,精準。
隨後。
小皇帝再次用五天時間,又製作了兩臺。
這次由綦毋干將和其他工匠動手,宇文衍從中指導。
製作第一臺的時候,綦毋懷文就記錄了一遍。
現在再次製作,他更加仔細觀看,認真聽小皇帝指導。
把第一次遺漏的地方補充上去。
“原理朕都講過了,你們有興趣也可試著多製作幾臺看看……”
宇文衍讓墨言把綦毋懷文記錄的工藝抄了一份。
又留下一些他閒來無事時繪製的圖紙。
拿了兩臺鍾回城。
這十天,墨言回宮拿了換洗衣衫。
要不然這麼多天下來,人都要發臭了。
回到皇宮。
小皇帝還是第一時間美美地泡了個澡。
換上乾淨的袍服,整個人都覺得神清氣爽。
來到上善殿。
讓墨言通傳的天文館負責人劉焯已經恭候多時了。
“臣劉焯參見陛下!”
“士元啊,坐吧!”
宇文衍坐下。
不緊不慢地擺弄茶具,開始泡茶。
“召你前來,是想給你看樣東西……”
小皇帝手上動作不停,下巴微揚,目光看向放在一旁的鐘。
“時針一圈需要半個時辰,指向相應的天元數字刻度……”
宇文衍說完。
劉焯蹭地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