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章 少小離家老大還 (第2/3頁)

加入書籤

老婆子,這便是俺經常和你們說的大兄,他回來啦,他真的回來了……”

老翁緊緊握住兄長的手不肯鬆開,哽咽著對婦人說道。

“見過大兄,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老婦人落落大方地和老吳見禮,而後對著兩個孩子說:

“二牛,翠兒,快給你們大爺爺磕頭……”

兩個孩子很是懂事聽話,恭恭敬敬地跪下給吳勇磕了三個響頭。

見到後輩,老吳眼中露出慈愛的神情。

他這一脈算是絕後了,但看到自家二郎給吳家延續了香火,他也是欣慰的。

從馬背上解下兩袋糧食及一些行囊,取出幾包點心放在他們手上。

來前,雖然不確定親人是否安在,但他還是在就近的集肆上買了不少的東西。

進到屋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用一貧如洗來形容這個家一點都不為過。

從家人身上打滿補丁的粗布衣物便可以看出,家裡日子過得緊巴。

“二郎啊,這麼些年,讓你一人撐起這個家,辛苦你了。”

“大兄千萬別這麼說,苦的是你才對啊,背井離鄉,還……”

老翁分明看出了他家大郎的太監之身,說著眼淚又掉了下來。

“二郎不必傷感,這是大兄的命。”

“如今咱兄弟還有相見之日,便非常感謝上蒼了。”

“為兄如今在正陽宮當差,此次回來便是替陛下辦事,特恩准俺回家探親的。”

聽到大兄竟然是為皇帝當差,心中的愁雲這才淡了幾分。

兄弟二人一聊便是數個時辰,有說不完的話。

等到老翁的兒子、兒媳還有大孫從地裡回來,一家人總算是團聚了。

侄子大名吳有田,小名大壯,三十多歲。

妻李氏,隔壁莊的。

侄長孫吳山,小名大牛,十五歲,壯得像牛犢似的。

他們也是想不到父親(祖父)成天唸叨的大爺(大爺爺)竟然回來了。

紛紛上前磕頭行禮。

吳勇笑呵呵地讓他們起身,臉上笑容一直沒有停過。

老吳買回的糧食,是一袋小米,一袋白麵。

在孩子們認知中,都不曉得白麵為何物?

除了糧食,還有鮮肉和滷肉。

當下的肉類除了山上的野味,主要還是雞肉,羊肉,豬肉也有一些。

豬一般都是農家自養一兩頭,餵豬草,成長週期動輒兩年起步。

想要糧食餵養那是不可能的,人都不夠吃怎麼可能用來餵豬。

這也是豬肉難以普及的一大因素。

還有便是在汙穢、不潔的豬圈裡長大,且吃雜食的豬,在貴族眼裡屬於賤肉,不屑一吃。

而且,這個時期的豬沒有閹割一說,很騷,口味很差。

婆媳二人準備飯食,大人坐一起拉扯家常。

二牛和妹妹小口小口地吃著大爺爺帶回來的點心,生怕吃完就沒有了。

在北齊統治襄國時,也實施了均田制,但一家七口實際分到的田地二十畝不到。

直到周武帝滅齊,重新分配後,一家人才勉強能吃飽。

當晚,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吃了頓團圓飯。

第二天,孩子們把老吳嫁在本縣的妹妹花花接了回來。

兄妹兩個又是一通抱頭痛哭。

時光流逝,年華遠去。

歲月的痕跡落在了他們的臉上,兄妹三人都已是兩鬢斑白。

好在老天不薄,在晚年讓他們兄妹重逢,共享這份難得的血脈親情。

領著家人,帶上香燭紙錢去爹孃的墳頭祭拜,給他們好好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