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火器猜想 (第2/2頁)
至於目前這個時期,最先進的燧發槍還未出現。按照正統歷史,西方人才剛剛完成對火繩槍的改良,成功研製出了燧發火器。而在中國,再過數十年後,才會有人研發出類似的武器。不過那時,這種武器並非稱為燧發槍,而是被命名為“自生火銃”。
燧發槍通常利用燧石與堅硬的鐵製部件相互撞擊產生火花,從而點燃引藥實現發射。相較於火繩槍,燧發槍無需等待火繩燃燒,可隨時進入待發狀態,極大地提升了槍械的發射速度。此外,由於不再需要持續燃燒的火繩,使得在夜間執行射擊任務計程車兵更容易隱蔽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燧發火槍在整個近代歷史中,被各個國家廣泛應用了將近兩百多年。儘管在此期間,出現了許多改進版本,但這都無法改變其根本技術過硬的事實。
至於野戰火炮,賈琛中意的是西方國家最有名的拿破崙炮,他的製造和使用也非常簡單。
拿破崙炮原本,炮架重約170公斤左右,結構很簡單,大致可分成車輪、主軸、炮尾架和俯仰裝置四大部分。
其中,除了俯仰裝置是全金屬部件之外,其他部分大都使用硬木製成。一般用來製作炮架的木材多為橡木或樺木,也有使用硬楓和櫸木等其他木材的。
因為炮架上沒有任何反後座措施,大部分後坐力都需要靠炮架本身來吸收,因此整個炮架必須做得非常堅固。火炮的後坐力透過炮耳直接傳遞到炮架上,推動炮架向後移動。
為了防止後座時炮尾架插進地面折斷,把炮尾架的底部接地處做成了滑撬狀。
此外,為了保證在透過惡劣的路面時車輪不被損壞,在輪子上包了鐵皮。拿破崙炮上只有簡單的俯仰裝置,沒有方向調節裝置。需要改變射擊方向時只能透過搬動炮架來解決。
俯仰裝置由和炮尾連線的螺桿及調節手柄組成,只要轉動手柄即可升高或降低炮口。
火炮的瞄準透過安裝在炮尾右側的杆式升降照門和安裝在右側炮耳上的葉片狀準星實現,必要時照門和準星都可以拆下儲存以防損壞。
準星和照門配有專門的箱子來存放,一般這個箱子都會由炮長親自隨身攜帶和保管。
而賈琛前世身為一位有輕微軍事發燒友的症狀,雖不能將拿破崙炮的圖紙照繪下來,但由他提出設想,再讓工匠們加以研究,也是可行的。
只是這個火炮的射程還有待改進,目前整個大周軍隊所使用的火器均採用粉末狀火藥,其威力相對有限,且燃燒時產生的煙霧較大,嚴重影響射擊視線。
然而,在後世,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顆粒火藥燃燒起來要比粉末狀火藥燃燒更均勻,因此威力也更大。如果能將這種技術應用到火炮製造中,無疑會大大提高武器的效能和戰鬥力。
這不僅需要對現有的火藥配方進行改進,還需要重新設計火炮的內部結構,以適應新的火藥型別。
同時,對於彈藥的製造工藝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顆粒火藥能夠穩定、高效地發揮作用。
這樣一來,大周軍隊中所配備的制式火器都不適合賈琛的部隊使用,所以賈琛才從隆治帝那裡提出要自己開一個火器作坊研究火器的想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