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2章 一炮不行那就兩炮 (第1/3頁)

加入書籤

在高技術的加持下,如今的車載火炮射擊再不見當年的笨拙和不及時。

楊青松作為代表之一,代表107團參加輪式105毫米突擊炮的比武。當然,代表隊就是他所在的車組,202車,而他也是所有參加比武中的唯一的新兵。

107團裡軍官士官居多,義務兵全是服役大半年的新兵,且數量稀少得很。正常來說,能夠派出士官的前提下,是不會派出新兵的,畢竟士官更加的有經驗。

但這對107團來說,當前的情況,要想在大比武中玩出彩來,就得想些辦法。李牧的想法再簡單不過,要讓人刮目相看,就要提統一考試核的標準,但是大比武的考核標準是固定的,一視同仁,那麼還有什麼辦法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呢?

從自己身上想辦法,主動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派出新兵參加奪得第一和派出老兵參加奪得第一,意義完全不同。前者更能證明107團的訓練水平以及107團的領導幹部們的帶兵能力。

因此李牧才在代表隊裡塞了幾個新兵,並且是絕對主力。

單兵比武主力是劉貴松和阿甲呷呷倆新兵蛋子,輪式105毫米突擊炮技能比武的主要角色之一是楊青松。甚至可以說,楊青松是該科目比武中最重要的角色。

因為他是炮手。

202車的成敗,就是107團的在該科目上的成敗。

105毫米突擊炮射擊按照射擊方式分為兩大類,直射和曲射。作為支援火力,107團的105突擊炮實際上擔負的作戰任務更多樣化。既是伴隨支援步兵進行攻堅的直射支援火力,也是能夠執行遠端炮火支援的曲射火力。

也就是說,可以當成坦克來使用,也可以當成自行火炮來使用。

事實上用突擊炮來定義它,已經不是很合適了,只是一貫以來的叫法延續下來。

根據新型陸軍部隊編制中的輕型快速作戰部隊的內容釋義,105毫米突擊炮的正確名稱應為陸軍輕型地面移動火力支援作戰系統,是陸軍輕型地面模組化作戰平臺下面的一個類別。

可以是105毫米線膛炮,也可以是更大口徑的155毫米甚至是52倍口徑身管的榴彈炮,更可以是搭載多管速射炮的陸軍野戰近程防空系統。

角色之間的轉換,最長的不超過二十分鐘。

因此,彼此之間使用的裝備不一致,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02車組的考核難度。他們要在規定的規則之內比武,裝備的效能是被主觀地限制了的。

楊青松非常緊張。

要知道,他接受打炮訓練僅僅三個月,在此之前,在此之前,他的角色是裝填手。意味著,在接受炮手專業訓練的時候,同時也是要進行駕駛員和車長培訓的。

按照普通炮兵部隊或者裝甲部隊的大綱,培養出一名合格的炮長,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當然,炮長即是炮手。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名炮長帶兩三名炮手的組合早幾十年就消失了,更多的智慧自動化形成的局面就是一輛車的乘員可以減少到三人。

正在做的研究致力於未來的地面作戰車輛無人化,不過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目標還很難實現。

300毫米多管火箭炮作為軍級支援火力,在使用了增程彈藥的前提下,等同於近程導彈。能打出去三百公里的制導火箭炮,但凡有些軍事常識的,都會被驚得瞠目結舌。

如果使用制導彈藥,那麼精度會在誤差5-10米之間。這個標準,已經是入門級的精確制導彈藥了。北聯邦佬引以為傲的多次戰爭獨領風騷的戰斧巡航導彈,前期的精度差不多也是五米。

但就成本來說,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就是腳踏車和豪華轎車的區別。

一個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營齊射打完備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