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9章 天子合同 (第1/2頁)

加入書籤

“哈哈哈,沒錯,這一段朕也知道,韓非子中就有記載!那我朕問一下你,完璧歸趙,那塊還是和氏璧嗎?”

“難道不是和氏璧?”

“是,那裡描述的和氏璧是什麼樣形狀的?”

“圓環!”

“對啊,圓環,圓環要能做成漢傳國璽,當時的傳國玉璽,那要很厚才行,要有這麼厚!”劉宏比劃了一下:“那完璧歸趙的和氏璧得多厚啊?那麼厚的圓環豈不是要七八十斤?”

張任愣住了,是啊,這不對啊!劉宏說的沒錯,眼前的玉璽如果是和氏璧打造,和氏璧還是圓環狀,要一圈都這麼厚,自己看著漢傳玉璽,四寸長寬,還有高至少也有四寸,不,五寸左右,相當於後世十十一厘米,那圓環還得可以將四五寸長寬高摳出來,考慮浪費的玉材,至少要五寸,甚至更多,那還叫和氏璧麼?這時代的車輪都未必有四五寸厚,應該叫和氏輪才對,這得多大啊!又厚又重,藺相如文臣就算天生神力,可以輕易將六七十斤東西聚過頂,秦國後宮嬪妃也能抱著傳來傳去看?如果真這麼大可以做至少四個傳國玉璽了吧?艹,果然盡信書不如無書,這以訛傳訛離譜了?

看著張任發呆,劉宏可開心了,總算有這小子不懂的事,還是被書給騙了。

“陛下那很多官印都是不大的,為何漢傳國璽不能是用那環狀和氏璧做成小巧的呢?”張任想起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官印,都沒有後世電視裡的那麼誇張,都是小巧的如板磚一樣,這個時代的官印都是小巧的,不然掛在腰間就算不把腰帶弄鬆了,至少也硌得慌吧,更何況還有好幾個職位,那不就更恐怖了嗎?做成小巧的,做成如同獨孤信那官印一樣,二十六面印章。

劉宏撫摸著漢傳國璽,笑著對張任說:“你說的也沒錯,只是始皇帝當年豐功偉績,這玉璽代表的就是他,他怎麼會將這玉璽做成小巧的呢?不過,實際上漢傳國璽還真是和氏璧製成的。”

“陛下是說完璧歸趙那和氏璧不是真的和氏璧?”張任有點懵圈。

“那也是真的和氏璧!”

這下張任矇住了,剛才還證實了傳國玉璽不是完璧歸趙那個和氏璧,怎麼又是和氏璧做的呢?

劉宏看著被矇住的張任,忍住笑:“此和氏璧非彼和氏璧!”

“陛下是說,漢傳國璽是和氏璧做的,但不是完璧歸趙那塊和氏璧,和氏璧有兩塊?”

“不,和氏璧不止兩塊,你還沒有明白了?!一個開採玉石的卞和怎麼可能一輩子只開採一塊或者兩塊玉呢?這漢傳國璽是黃色的,傳說這一塊和氏璧在楚國的玉山這個地方找到的黃龍玉,這就是始皇帝用其做成傳國玉璽,但這也是和氏璧,而最有名的和氏璧卻在荊山找到的,黃龍玉的和氏璧其價值更在完璧歸趙的和氏璧之上!只是荊山的和氏璧故事天下人皆知,是最有名的,後世之人聽說始皇帝用和氏璧做成傳國玉璽就認為是完璧歸趙那塊和氏璧,何其謬也!只是歷代皇帝帝王沒人跑去解釋這事情罷了!”

“也是,哪個皇帝會手持漢傳國璽到處跑來跑去,跟大家解釋,這不是完璧歸趙的和氏璧,這是另外一塊和氏璧……”張任瞬間明白了很多,所謂玉的成色,一紅二黑三黃四白,紅色的玉和黑色的玉極其難得,特別是質地很好的紅玉和墨玉,而這個漢傳國璽的黃玉是上上之選,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黃玉,而黃色在遠古就代表著君王的象徵。

不過,張任聽到“玉山”兩個字,眼皮直跳,這個地方太熟悉了,就在武夷山脈,三清山腳下,難怪那叫玉山,以前盛產黃龍玉啊!也是,這年代皇族才用黃龍玉,貴族是用白玉,這早就有了標準的,突然間想到一個問題,開口問道:“那麼完璧歸趙的和氏璧去哪裡了?”

“據說秦國收走,至於去哪裡了,還真沒人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