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98章 計謀關中 (第3/4頁)

加入書籤

員體系就在世家士族手中,他們代表了民眾,也就是說天子為輕,世家貴族為重,這才是儒家思想的真正意圖……”

“這……”張繡還想爭一下,但發現自己什麼也說不了。

“天子只有接近民眾才能真正瞭解民心,而且要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才行,不然會被安排,也未必真的知道真實情況,否則始皇帝五次巡視,為何沒看出天下大亂在即?而始皇帝的五次巡視後來被稱為炫耀、鋪張……”

“說白了就是不希望天子貼近民眾而已,他們好代表最貴的‘民’!”

“《周禮、秋官、司寇》,有”刑亂國、用重典“之說,上下文如下:大司寇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實際上就是說明一件事,刑亂國,民不畏死,所以要用重典,刑新國,由於民眾經歷戰亂,苦不堪言,所以不能增加刑法,不能給民眾太重的勞役,稅負等,這有一定道理,但是近些年就有亂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看起來脫胎於周禮,實際上這是荒謬,武帝時期使用張湯、寧成等酷吏,當時很多人罵,也有很多人支援,罵的人都是世家和儒家之人,他們受不了與民眾一樣對待,支援的人卻是因為他們不畏權貴,宣帝依法治國,卻是太平盛世,他兒子元帝採用儒道治國,卻將帝國帶入深淵,實際上不是因為重典不重典,由於秦國的成功,儒家沒有辦法解釋,所以就編出來說亂世用重典,盛世就要用儒家的仁政,盛世不依法治國,而是仁政治國,那麼有利於世家豪族不斷地巧取豪奪民眾的土地,說白了仁或者不仁,還不是在天下的筆桿子那?先帝在世,一成稅收,但是世家豪族的租賃卻要五成以上,但是民眾依然認為是天子加稅,有些地方重大災難,先帝免稅,地方上依然收稅,民眾依然是認為天子所為,為什麼?那是因為輿論在天下世家和儒家手中,還是那句話民眾之心無法上大到天子,天子也不可能對於底層民眾情況那麼瞭解,就會被官員體系矇蔽!再說一個輿論導向,就像現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現在還有一句話,就是“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說白了就是想造反,瓜分大漢天下,說的那麼好聽,聽起來還是對的。”

“《禮記·曲禮》中‘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句更明顯,法家有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實際上就是要讓人尊法,但刑不上大夫,是為了保皇?禮不下庶人是因為保皇?說白了,世家士人想犯了法,自己想辦法最後躲過了最好,躲不過的話希望仁政保住自己,至於赦免其他民眾,重要麼?”

“兩次大漢建立,開始都是窮困,然後國家發展,世家和貴族透過各種手段,慢慢兼併民眾的土地,還有利用各種功勞獲取了皇家的土地,皇家越來越缺乏資源,民眾流離失所,世家越來越強,最後導致割據勢力的產生,外族的強大,需要皇家的力量,而世家躲在國家的身後,搖旗吶喊,看著皇家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然後,黃天當立,或許對外族的仁慈,就是世家們所期望的,因為外族可以消耗皇家的實力,到一定程度,某個世家可以取而代之,所謂皇帝輪流做,明朝至我家,就是這些世家的期望。”

“而儒家一直提倡家國天下,家在國之前,世家最根本的就是家族強大,皇家卻是皇權集中,這就是矛盾的根本,世家那麼多代代總有人才出,而天子未必個個是明君,一旦權力易位,天子皇權空置,王朝就危在旦夕。”

“或許這些儒學本來沒有偏袒世家士族,但是最終他們被世家士族利用……”

張繡沒有爭下去,因為已經沒有辯駁的言語。

“一旦形成了,王朝迭替的死迴圈,每個朝代最多三百年,皇家就會為國家耗掉最後的鮮血,世家貴族也趁機崛起!”

張繡一愣,懷疑的問道:“有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