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2/3頁)
打滿算也就不到1500人,在不確定對方有多少人的前提下,且不確定對方是撤退還是設埋伏的前提下,張定並不打算硬來。
該拼命的時候拼命,該苟的時候苟著。
聽著風帶來的陣陣噼裡啪啦的聲音,張定並不能判斷敵人在哪裡,因為哪裡都是槍聲,四面八方都是槍聲,且並沒有像之前那樣出現明顯集團化作戰的聲音。
現在明顯是自己這一方佔了上風,雖然自己也並不知道自己絕大部分的手下在哪裡,但至少自己站在敵人的大本營,這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邊走邊放火!”張定果斷下令,敵營裡面的各種輜重是不指望了,但是如果敵人真的是埋伏的話,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多刮幾次地皮或者找那些大地主化幾次緣這戰利品就出來了。
有舍才有得,當然,要是敵人真撤退了才是最好的,畢竟外面可還是有騎兵隊伍和大炮等著他們。要是不跑,則自己把這群屬耗子的給逼出來。
就這樣,一邊沿著來的路回去,一邊放火,很快,火就燒的更加旺了。
“趕緊讓兄弟們都撤出去。”張定對著李二說,這起了火是不能待了。李二點頭,指揮著一隊隊伍就去傳達命令。
一行人整體氛圍還是不算緊張,開路的開路,防火的放火,秩序井然,眾人都覺得這裡很安全,不會有戰鬥。畢竟這裡他們已經走過一遍了,按理說應該非常安全,就算有敵人也不會有大規模的部隊。
但是,老祖宗曾經說過: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所謂燈下黑和莫過如此了。
[墨菲定律是一種啟發性原則,常被表述為:任何可能出錯的事情最終都會出錯。
其含義是說,無論是因為存在一個錯誤的方法,或是存在發生某種錯誤的潛在可能性,只要重複進行某項行動,錯誤在某個時刻就會發生。
有關墨菲定律具體的起源存在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美國空軍的工程師和火箭專家愛德華·墨菲進行了一次火箭試驗。
在試驗中,他們需要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掛在受試者頭頂上,有兩種方法可用來固定這些加速度計在支架上。
然而,最終卻錯誤地選擇了一種可能會造成災難的方法,導致試驗失敗。墨菲隨後發表了一句著名的斷言:“如果有兩種或以上的方法可以執行某項任務,其中之一可能會導致災難,那麼一定會有人選擇那種可能導致災難的方法。”
這一定律隨後成為試驗團隊的指導原則,確保他們在試驗中小心謹慎操作以避免錯誤。之後,墨菲定律迅速傳播開來,併成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發現之一。]
張定手下不足1500,但鄭好也不會更好,他本來出來的時機就不算很早,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士兵潰敗了,而且他也是隻來得及控住住他那一塊計程車兵,其餘的地方他鞭長莫及。
槍聲很可怕,但是大炮更可怕,當時四處都在響起著此起彼伏的大炮聲還有槍聲,距離稍遠,人家都不會在意鄭好的槍聲了。
因此一開始鄭好就只收攏了大概800多號人,一路上不斷騰挪閃轉的過程中又把一些潰兵收攏了起來,這才堪堪湊了近1500人,但是有一部分已經是驚弓之鳥,不堪一用。
經過一番心理鬥爭,他朝著張定來的路線切了過去,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條線上前期還遭遇到少數士兵,後面基本上就空了。
他也想過反擊的事情,但是看著手下人惶惶不可終日的眼神,他知道手底下下的精神已經快到一個極限了,實在不可勉強,否則手底下的這些人可能當場就會崩潰。
外面的炮擊還在延續,而且這麼多的人跑出去,他不信對方沒留人在外面守株待兔。對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