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9章 求賢令 (第2/3頁)

加入書籤

張定只能說,就憑人家這表現,這能力,活該人家是縣令。裡面這些思想,要說縣令真是如此想的,張定根本不信。先不說讀書人了,就說武人,他能看的起?

就算看得起,知道武人集團對於一個政權的重要性,那商人和工匠絕對是扯淡。

明朝實行的是重農抑商的政策,這意味著政府傾向於支援農業而非商業,商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權利受到限制。明朝政府對商人徵收重稅,並在社會地位上給予限制,商人被視為“市井之徒”,其社會地位低於士、農、工等其他社會階層。

明朝對商人的服飾也有特定的限制性規定,明朝初期的《大明律》對商人的服飾作出了限制性規定,禁止商人穿著綢緞綾羅等高檔紡織品,以此來壓制商人炫耀財富的行為。

更別說商人及其後裔通常不被允許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這一點杜絕了他們階級上升的可能,一個沒有前途的職業,能夠得到人們的尊重嗎?

雖然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和商品經濟的逐漸繁榮,這些限制措施有所放寬,商人的地位也逐步提高,但是,在權力面前,他們始終是弱勢的一方,他們只能夠賄賂官員以達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工匠在明朝的社會結構中屬於“工”這一階層。他們通常被編入匠籍,世代承襲職業,並需定期為官府服務。就官員來說,他們也是被壓榨的一部分,很多人把他們當做牲畜隨意買賣,你會對自己家的雞鴨鵝尊敬嗎?

雖然裡面都是些縣令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但是確實比較符合張定的想法。雖然張定不會和他說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些事張定是透過他去辦的,畢竟他們都是外人,不像縣令熟悉本地的情況。

透過這些事情,縣令很明顯搔到了張定的癢處,這些人當官可能一般般,但是撈錢和猜上司的心理確實個頂個的好手。想想也是,成天不幹正事,就琢磨這些東西,能不清楚嗎?

“這確實是個聰明人。”張定暗暗想到,果然,能夠從這麼多讀書人裡面殺出來,還混上一個縣的縣令,把同時壓服了地頭蛇,做了一個實權縣令,還是很有手腕和腦子的。

不要以為你拿著上面的紅標頭檔案,一個人跑到一個地方,你虎軀一震,下面的人就會五體投地,讓幹嘛就幹嘛。想多了,更多的情況可能是一開始不知道你什麼成份,會不斷的出招試探。

一旦發現你又沒關係又沒能力,還不會做人,大機率是被架空的料。你有什麼辦法呢?下面的分全是本地人,他們沆壑一氣,一個鼻孔出氣,什麼瞞著你。就像秦二世六國都快打進咸陽了,人家趙高還告訴他:陛下,天下在您的英明治理下,一片祥和。

明朝權臣嚴嵩在進入內閣後,透過積極爭權和干預其他大臣的上奏事宜,逐步架空了時任內閣首輔翟鑾。嚴嵩的手段包括在向皇帝彙報工作時不徵求翟鑾的意見,以及干涉文武大臣們的上奏事宜,這些行為最終導致翟鑾的權力被邊緣化。

這些例子無一不說明不是你是老大,別人就非得聽你的,只要你能力不行還昏庸,哪怕你是皇帝也是如此。

更別說小小的一個縣令了。

“這人要麼給我當牛馬,要麼就去投胎吧。”張定想著,這種聰明人放走多可惜,可不能讓他跑了。

縱然縣令確實確實寫的比縣尉好,但是他是老大,屁股不一樣,想的自然也不一樣,不能光因為能力就捧高,這裡面還要考慮很多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制衡問題。

“嗯,你們都寫的不錯。”張定笑著說道,說先充分認可他們的努力,縣尉明顯鬆了一口氣,這明顯不是他的優勢,自然得提著一口氣,縣令就笑的不是那麼自然了。

畢竟大家都知道,縣尉寫的東西和他寫的差距有多大,但是老大都開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