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1節 (第1/5頁)

加入書籤

戰場情形瞬息萬變,將帥有時候做決定,實際與賭博無異。

面對蘇庭瞻的勸告,奢飛虎不予理睬,只吩咐左右:“拿我的甲掛來!”

奢飛虎都有披甲上陣的打算,蘇庭瞻情知再勸無用,拱手說道:“末將不能將坡前灘頭拿下,唯以項上頭顱以報都督知遇之恩!”

唯有將老塘浦坡前的淮東軍打垮掉,腹心才無威脅、牽制,才能稍從容去攔截從北面捲來的淮東軍主力。

老塘浦灘頭,淮東軍才投入三營甲卒,但淮東軍在北面的湖塘頭站穩腳跟之後,除了先期登岸的八營甲卒,又有密茬茬的戰船往西岸靠來,要送大股甲卒登岸作戰……

好在余文山在南面打潰淮東軍一部,不然非但連撤往山陰的通道給截斷不說,還要面臨三路合圍的夾擊,而西面則是水域開闊的鏡湖。

“東線局勢繫於此戰,若敗,你我皆無葬身之地!”奢飛虎伸手按在蘇庭瞻的肩頭,帶著一種異樣壓抑而沉重的聲調說道。

依大都督府之前所定策略,當前形勢要以拖為主;恰恰是淮東迫使北線的形勢,急於早日抵定浙東形勢——但奢飛虎這時候硬著要決一死戰,蘇庭瞻也無話可說,畢竟讓奢飛虎率主力撤入山陰,也很可能導致會稽城失陷。

會稽城一旦失陷,東線的形勢對浙閩軍來說,就太惡劣了。

此戰勝則大勝,敗則慘敗——都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但是此戰有多大勝的希望?

蘇庭瞻帶著這樣的疑問,率扈從出寨趕到前陣督戰。

灘頭的淮東軍正將車陣拆開,一隊隊甲卒各擁兩到三輛盾車往外撐。

陣後是浮橋,一旦給淮東軍將灘頭陣地撐大,就能迅速透過浮橋將更多的兵力輸送過來。蘇庭瞻這時候斷不敢讓更多的淮東軍進入灘頭陣地,點出兩員有百夫之勇的悍將,要他們披甲上陣,率精銳分從兩路反攻過去,要盡一切可能,將灘頭的淮東軍壓下去。

蘇庭瞻又下令將從山陰城緊急調來的四架投石弩,扛到陣前組裝,打算用投石弩配合甲卒,一次性將淮東軍的灘頭陣列打垮掉。

這四架投石弩,都是用人力拉拽發射的。三五十人操作一架投石弩,需要百十步縱深的操作空間。此時在狹窄的坡頭,也只能放下四架拋石弩打擊淮東軍,再多,就要擠佔步卒列陣的空間。

另外,要打擊到淮東軍,浙閩軍的投石弩,必須要佈置離淮東軍三四百步之內的前陣;但離前陣太近,很容易給淮東軍的反攻摧毀。

所以浙閩軍無法在陣前單獨使用拋石弩;有史以來,投石弩更多的使用在攻城攻寨的戰事之中,唯有將敵軍封鎖在城寨之內無法打反擊,投石弩才會發揮最大的優勢來。

眼下,蘇庭瞻命令部將精銳步卒前衝,死死的抵住淮東軍的車陣絕不後退,才能將拋石弩放置到陣前使用。而抵前的甲卒不能後退,自然要承受極重的傷亡。

要想獲得勝利,只能拿人命去填,有片刻猶豫,就可能招來慘敗。

回憶與淮東軍這些年來的戰事,蘇庭瞻心頭湧起無力感,淮東軍在軍械上要領先太多。戰船且不說,淮東軍所制的蠍子弩,是一種小型的拋石弩,用絞弦發力,不用人力拉拽,甚至可以放置在戰船甲板上能放射石彈。與床弩配合,淮東軍戰船能給搶灘步卒提供約三百步縱深的封鎖。

浙閩軍要打淮東軍灘頭陣前的側翼,必須要承受極慘重的傷亡,才能接近淮東軍兩頭抱江的車陣側翼。而且淮東軍所生產的蠍子弩才三百多斤重,四五名健壯扛著,就能隨突擊部進退,甚是好用。便是在縱深在百餘步的車陣之內,淮東軍除了投入三營甲卒外,還要餘地放置數架蠍子弩配合防守,令浙閩軍吃盡苦頭。

高麗水軍曾從淮東水營手裡繳獲到這種投石弩,奢飛虎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