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金匱之盟?全都是瞎編的! (第4/5頁)
是,趙光義是開封府尹,一旦遷都,他就相當於遠離政治中心了,又怎麼可能遷都?”
“就算遷都,也得等到他當皇帝之後再遷。”
“反正他是不可能贊成遷都的。”
“他所有的班底,所有的政治資源都在這邊,憑什麼遷都?”
“這其實與明朝時期,遷都的情況一樣!”
“遷都這事,一碰就要有人死!”
“所以,在開寶末年,趙匡胤剛打算遷都,然後就死了!”
“情況大概與朱標一樣。”
“無非就是一碗藥,直接一波帶走。”
“當然,一碗藥肯定是沒辦法完全送走趙匡胤的,畢竟是練武的,四五十歲了,身體硬朗很正常,一碗藥毒不死,所以,燭影斧聲不就出現了麼!”
“而趙光義當上皇帝之後,就開始抹除一些東西……”
“他抹除了趙匡胤的死亡原因。”
“在《宋史·太祖本紀》中,記載的就非常的簡略。”
“就記載了一句: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而且,《宋史·太祖本紀》中,通篇沒有出現過‘帝不豫’的字樣。”
“按照《宋史·太祖本紀》的意思來說,趙匡胤就是暴斃的,就是突然暴斃的!”
“對一個開國皇帝的記載如此潦草,你能說沒問題?”
“關鍵是,在這之前,還記載了一句‘己酉,吳越王獻馴象。’連吳越王獻了一頭馴好的象都要記載,而皇帝死亡原因,竟然一筆帶過?”
“這不是趙光義刪改,又是什麼?”
“他有本事在《宋史·太祖本紀》中寫幾個‘帝不豫’看看?”
“而且,他不僅僅刪改了趙匡胤的死亡原因。”
“他還刪了趙匡胤想真正傳位的人。”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三子早夭。”
“只剩下二子趙德昭與四子趙德芳。”
“趙匡胤想要傳位,自然就只能從這兩人身上選。”
“趙德昭,名義上的長子。”
“按照慣例,趙德昭是要被封王的,但趙德昭並沒有被封王,主要是,趙德昭比較年幼,趙匡胤打算逐漸封王,於是,就先讓趙德昭當貴州防禦使。”
“後來,伴隨著趙德昭長大,趙匡胤就授予趙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一直等到趙匡胤死的時候,都沒有被封王!”
“但從《宋史·太祖本紀》中也能找到一些關於趙德昭的事蹟。”
“特別是在開寶九年的時候。”
“開寶九年,二月,辛亥,命德昭迎勞吳越國王錢俶於宋州。”
“夏四月,丁巳,詔益晉王食邑,光美、德昭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德芳益食邑。”
“而趙德芳那邊,開寶八年才出閣。”
“到了開寶九年,就被趙匡胤封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
“天寶九年,此時,趙德昭已經二十六了,趙德芳剛滿十八歲。”
“很明顯能看出來,趙匡胤是在打算培養趙德昭了。”
“他讓趙德昭去迎接吳越國國王錢俶,那可是一國之王,甭管這國是個什麼國,當時還是盟友呢,配合宋軍攻南唐。”
“能迎接一國之王的,還是盟友的,那至少也是地位等同,或者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很明顯,這是趙匡胤在有意培養趙德昭。”
“而另一方面,到了四月份,基本上算是滅了南唐,都屠城了,還殺了南唐軍八百多人。”
“這時候,就開始論功行賞了。”
“趙光義只是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