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章 崇禎:是朕錯了!是朕瞎了眼! (第3/4頁)

加入書籤

自重,此人很複雜,手底下兵多將廣,還有些驕橫跋扈,估摸著想當三國群雄那樣的人物,多有些不聽命!如果收服,必是一員猛將,大將!但想要收服這種人,估摸著得朱元璋親自來!”

“秦良玉,明朝末年女將、民族英雄,妥妥的大明女戰神!不僅忠貞,亦有能力,可惜是個女人,不被朝廷那些官員們看好,甚至怠慢,輕視!對秦良玉,也一定要信任,給予最大的信任,去打張獻忠,打李自成,都不是問題!但適當的,還是要給點響,不能光消磨別人的忠貞愛國!”

“黃得功,也好好用,別讓他死了,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來!”

“李定國,原本的是大西的反賊,張獻忠的義子,改姓張,成年後驍勇善戰,但張獻忠死後,就歸順了南明政權,成為支撐南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獨木,對大明自然忠心無二,率領大西殘部抗清二十多年,甚至收服失地三千里,可惜,最後還是度黁安置,聽聞南明皇帝死亡後,泣血而亡!想要收服李定國,就得幹掉張獻忠,並且,好好對待人家,以他的忠心,絕對不會投靠清軍,所以,信任就完事了!如果可以,崇禎也可以將其收養為義子!雖然崇禎就比他大十歲。”

“鄭成功,本來是大海盜鄭芝龍的兒子,為了抗清,與父親決裂,戰績斐然,在南京打的清軍望風而逃,成功收復寶島,堅持抗清,甚至一抗就是三十多年!成為大明最後一面旗幟!”

“沐天波,乃是黔寧昭靖王沐英第十一世孫,大明最後一位黔國公,世受國恩,婉拒南明皇帝的加封,只願與大明共存亡,追隨南明皇帝生死不棄!”

“閻應元,抗清名臣,民族英雄,崇禎十四年赴任江陰典史,大明滅亡後,清軍大舉南侵,閻應元就聚集起十萬義軍,獨抗二十多萬的清軍,堅守江陰八十多天,連斬清軍三王十八將!可惜,寡不敵眾,最後十餘萬義軍也全都戰死!”

“何騰蛟,崇禎十一年的員外郎中,後來的湖廣總督,大明滅亡後,收攏潰散明軍,堅持抗清,被俘後寧死不降,英勇就義!”

“張名振,山西人,南京的錦衣衛,曾聯合鄭成功三上長江抗清,第三次攻克舟山後,終因國恨家仇,鬱積於心,病逝於舟山!”

“李來亨,李過的養子,大明滅亡後,拒絕清軍招降,奮起反抗,與清軍鬥爭二十一年之久,清廷以十萬兵力邀擊,仍數次敗於李來亨之手,可惜最後被二十萬重兵圍困,李來亨還是拒絕投降,糧盡後,舉家自焚!”

聽得秦鎮將各種名將如數家珍的道出……

此時,不管是天啟時空的朱由校,還是崇禎時空的朱由檢,都有些焦急!

“慢點,慢點,您慢點說!”

兩人有些著急,奮筆疾書,將秦鎮點名的那些存在全都記下!

好在,秦鎮還會說一說這些人的事蹟,讓他們也還算有些喘息的機會。

剛剛記完,就聽秦鎮又繼續開口了:“接下來,就是可用的文臣……”

“第一個,楊嗣昌。”

“楊嗣昌可用,但有些小肚雞腸,害怕孫傳庭威脅到他兵部尚書的位置,但總的來說,楊嗣昌的能力還是有的,十三年,率領左良玉等挫敗張獻忠,十四年病逝。”

“第二個,陳新甲。”

“楊嗣昌死後接任兵部尚書,但被崇禎派遣參加松錦之戰,表示要速戰速決,導致大敗,如此內外交困之下,後金表示可以議和,崇禎意動。”

“因為早些時日,楊嗣昌就說過可以議和,兩線作戰,兵家大忌,攘外必先安內,先與後金議和,騰出手解決李自成、張獻忠才是正事!卻不想,東林群臣反對!”

“等到陳新甲上位後,松錦之戰大敗,又表示可以議和,還是那個意思,攘外必先安內,先幹掉內部的問題,再著手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