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章 人未置,聲先聞 (第1/3頁)

加入書籤

阿翔案的卷宗很快就送到了京城大理寺,大理寺的官員們,做事最講究符合律令,他們肯定都認可知縣、知府的判罰。

對於額外呈上的,關於守喪期間,婚嫁於禮不合一事。

大理寺的長官大理寺卿,也組織了幾個中層官員們,讓大家去進行一番詳細的議論。

最後,他們也和陳知府一樣,對此事批註了,有炫技及挑起事端的嫌疑。

因為是要呈送給宋朝皇帝過目的,大理寺還表明了自己的如此批准的理由:守喪期三年內不得結婚,的確是道義上的宣講,但尚未有入法典,不可憑主觀意願斷案。

如此經過一番複雜的流程後,案卷終於送到了皇帝手裡。

對於這樣一樁事實簡單明瞭的案件,皇帝也沒有想太多的細節,只是可憐入贅為婿的阿翔,便批語:

“上天有好生之德,如今齊巧雲既已身體無恙,便可改判阿祥為四年流刑,並罰沒兩百銅!”

判決書很快從京城傳到了鳳翔府,得知結果後,南陵溫和趙仲明都十分的開心,齊巧雲也當場表示願意替阿翔交納罰金。

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陳知府卻發現了問題,皇帝此判雖然是感念天地之間“生”為第一大德,但無疑開創了一個不好的先例:

以個人好惡而非法律事實,來斷定案情。

為此,陳知府把自己不服判決的奏摺,同時送到大理寺和中書,責怪他們媚上,並狠狠的發話:

“放任了皇帝的行為,是在危害大宋社稷!”

中書不想摻和此事,假裝把自己的信件也送到大理寺那邊。

大理寺卿可不想自己背一個如此的罵名,但又不能直接說皇帝判的不對,被逼的無奈直下,只得在上朝時請示說:

“還望陛下給出免去阿祥死刑的律法條目,如此方可堵住悠悠眾口!”

聽到此話後,皇帝也懵了:自己分明就是在救一條生命,怎麼會涉及到這麼多的議論。

皇帝臉色也開始有變化,宰相文寬夫見狀後,趕緊出面滅火,他說:

“陛下,這是一件喜事啊!如非聖王之治,士大夫如何敢如此發表意見,既然事端已起,不如召集當世名臣討論一番,如果因此形成尚法的風氣,於社稷也是一件美事!”

皇帝覺得非常在理,轉怒為安後,下令透過此事,至於人員方面,便是前文已敘兩位中流砥柱的大臣:翰林院士王介甫、御史司馬君實。

文寬夫知道挑起事端的是蘇子瞻,此人曾被皇帝暗中誇獎過是未來的宰相之才。

本著試探其才氣和讓他嘗下陷入糾紛滋味知之目的,經過與皇帝的一番商量後,中書下了一紙調令,讓蘇子瞻先返回京師,以大理寺丞身份參與案情討論。

蘇子瞻是真沒想到會引起如此巨大的風波,他到不是怕事之輩,反而有藉此機會一抒胸臆的想法。

同時,當看到南陵溫與趙仲明在院裡有線的喝酒玩樂時,蘇子瞻也產生了類似文寬夫的想法:

試試他們才氣的態度,同時也想讓'刺頭'陷入一下糾紛,磨練下秉性。

因此,蘇子瞻便提議三人一起回京,可以一路遊山玩水、相互照應。

南陵溫和趙仲明沒有職務在身,對京城的輿論風波尚未有一點知情,想到蘇子瞻是個非常有風趣且懂吃喝的人,便點頭答應欣然前往。

幾人返京以水路為主,在沒有客棧和驛站時,便會借宿寺廟。

今日剛好路過一個叫承昊寺的廟宇,蘇子瞻因平日裡與多位大德禪師有交往,知道寺廟裡有一些趣聞,便帶著兩位後輩,專門前往借宿。

承昊寺臨江建在半山之上,周圍樹木陰鬱,大白天便可以看見飛禽走獸,晚上熄燈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