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靖康之恥?牽羊禮?徽宗死後做燈油?全特麼編的! (第5/6頁)
「且阿計替於二帝初無一日之恩,何苦毅然歷險阻,犯嫌疑,極力保護而不捨去。」
「且二帝方在危亡哀痛之秋,何暇父子賦詩為樂,阿計替又何暇筆之書乎?」
「此其繆妄,固不待考而後見也。」
「意者,為此書之人,必宣政間不得志小人,造為凌辱猥嫚之事而甘心焉。」
「此禽獸之所不忍為,尚忍言之哉。」
「餘懼夫好奇之士,不求端末而輕信其言,故書以祛後世之惑雲。
「周密解釋了一通,說,南宋時期,記載宋徽宗,宋欽宗,靖康之恥這事的雜書很多,但別的書,好歹還收斂一下,這《南燼紀聞》,卻是最肆無忌憚的。」
「先說了一下後晉出帝之事,說後晉出帝流亡異國的遭遇,但周密考證了新舊五代史後,都沒有看到這些事情。」
「然後又說了一下《南燼紀聞》這本書。」
「說徽欽二帝被遷到這邊,又去到那邊。」
「光是這幾千里路途,就很是荒謬。」
「其次,就說這書是某個叫阿計的人,在某個金國貴人手錄中記載下來的。」
「阿計本來是河北人,北方陷落之後,金人就讓他跟著徽欽二帝入燕,入五國城。」
「而這個阿計,記載的那些東西,全都是徽欽二帝心中不可說之事,也不知道這阿計是從哪知道的。」
「同時,也說,金人性情多疑,怎麼可能讓他始終跟著二帝?」
「根據周密所說,這阿計肯定是在書中寫了,他捨身護二帝,經歷各種苦難。」
「可這阿計,本身也不是宮裡人,就只是個普通的民,二帝憑什麼相信他?你與二帝也沒有任何恩情,你又憑什麼捨生保護?」
「而且,徽欽二帝本來就在哀痛之際,又哪來的閒情雅緻,吟詩作對?更別說讓阿計當刀筆吏了。」
「在周密看來,寫這書的,無非就是政和年間,或者宣和年間不得志的小人,這種胡編亂造的行為,簡直如同禽獸,哦,不,禽獸都不如!」
「而周密寫下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專門闢謠。」
「結果,後世之人,反而不在乎他寫了什麼,那《南燼紀聞》卻大行其道,無數人將之奉為真相,認為這阿計乃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寫出來的東西必定就是真的。」
「而且,這阿計,或者說,阿計死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還去蹭熱度。」
「說這書是辛棄疾寫的,周輝寫的。」
「誰有熱點蹭誰的,一時間大行其道。」
「而且,很多書,基本上全都是在宋孝宗時期,井噴式爆發而出。」
「《靖康稗史》,雖說可能是蟎清的人編的,假託宋人之書。」
「但編歸編,既然是編,那肯定是有原型的,如《甕中人語》《宋俘記》《大金國志》等等。」
「哪怕《靖康稗史》有爭議。」
「但《南燼紀聞》,絕對是宋孝宗那段時間,忽然出現,並且,影響甚廣的!」
「而之所以說宋孝宗,就是因為,宋孝宗比較特殊。」
「宋孝宗趙昚,並非宋太宗趙光義一脈,而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
「兜兜轉轉幾百年,這皇位,又重新落到了趙匡胤一脈頭上。」
「是趙匡胤墳頭冒青煙?還是百姓官員思念趙匡胤?」
「不,這都不是!」
「按照史書記載是因為,趙構覺得,太祖神武定天下,子孫卻不得享有它,時運艱難,流落可憫。」
「翻譯過來,人話就是,就是因為太宗趙光義,奪了哥哥的皇位,這才導致國破家滅,為了不重蹈覆轍,就還位於太祖一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