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章 第九名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 (第3/3頁)

加入書籤

避立太子的問題。此時,他尚有七個皇子在世,但乾隆帝認為這些皇子都並非理想的太子人選。無奈之下,乾隆帝最終決定立皇十五子顒琰為太子。

在那乾隆末年,公元一七七九年的深秋,紫禁城的紅牆金瓦似乎也被一層無形的陰霾所籠罩,宛如一位步入暮年的帝王,其輝煌與榮耀在歲月的侵蝕下逐漸黯淡。那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由盛世轉向衰敗的轉折點,而這一切的陰影,最濃重的一筆,莫過於那位權傾朝野的大貪官——和珅的崛起。

和珅,一個初時籍籍無名的宮廷小吏,卻如同暗夜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編織著一張龐大的權力之網。他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與狡黠,更懂得如何在權力的遊戲中游刃有餘。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和珅不僅是他忠誠的臣子,更是那解語花,能洞察其心思,滿足其一切慾望。於是,和珅的權勢如同春日裡瘋長的藤蔓,迅速蔓延至朝廷的每一個角落,他的財富也如同滾雪球般越積越多,直至成為了一個幾乎能夠撼動國本的龐然大物。

然而,和珅的貪腐並非孤立現象,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了整個清朝官僚體系的腐朽與墮落。官員們或明或暗地與和珅勾結,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利用職權之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將國家的財富源源不斷地輸送進自己的私囊之中。而那些清廉正直的官員,則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被邊緣化,甚至遭到了無情的打壓與排擠。整個朝廷的政治生態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與黑暗之中。

乾隆皇帝,這位曾經開創盛世的君主,在晚年卻陷入了深深的自我陶醉之中。他自封為“十全老人”,以慶祝自己登基五十年的輝煌成就。然而,這份自滿與自大卻成為了他晚年最大的敗筆。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揮霍無度;他南巡北狩,每到一處都留下沉重的負擔與民怨。更為嚴重的是,他重新興起了文字獄,用極端的文化專制政策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這種做法不僅嚴重打擊了士人的創作自由和思想活力,更使得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變得壓抑而沉悶。

與此同時,清朝的對外政策也陷入了封閉與自大的泥潭之中。當西方國家正在經歷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洗禮時,清朝卻仍然沉浸在自我滿足的假象中無法自拔。這種落後與封閉的狀態使得清朝在國際競爭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與話語權。而乾隆皇帝對此卻渾然不覺甚至沾沾自喜他以為自己的王朝依然強大無比殊不知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終於在一七九六年的那個春天乾隆皇帝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衰老與無力他決定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真正放棄了權力在退位後的幾年裡他依然牢牢掌握著朝政大權對國家的重大決策進行干預。而和珅也繼續在他的庇護下橫行霸道直到嘉慶四年乾隆皇帝駕崩後他才被清算家產抄沒其財富之巨令人咋舌幾乎相當於清朝數十年的財政收入。

然而和珅的倒下並沒有能夠挽救清朝的衰敗之勢。相反隨著嘉慶皇帝的即位清朝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農民起義頻發社會矛盾尖銳。嘉慶皇帝雖然勵精圖治試圖挽救危局但終究還是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最終清朝在內外交困中走向了衰落與滅亡。

公元一七九六年,也就是清乾隆六十一年,已經八十五歲高齡的乾隆皇帝終於決定禪位給自己的第十五子顒琰,並於次年正式退位,自稱太上皇,但依舊牢牢把控著朝政大權。而顒琰則登基稱帝,年號嘉慶。

然而,直到公元一七九九年紀,即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才最終駕崩,享年八十九歲。他在位整整六十年,而實際上行使最高權力卻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之久。可以說,乾隆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