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湧,心懷天下李定國 (第4/5頁)
李定國聞言,心中一震,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到皇上的決策,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的波瀾,緩緩道:“陛下,張獻忠之事,確實棘手。但微臣以為,無論對手如何強大,只要我朝上下一心,軍民同仇敵愾,必能找到破敵之策。至於具體行動,還需朝廷諸位大人深思熟慮,微臣願以微薄之力,為陛下分憂。”
他的回答既表達了對局勢的清醒認識,又展現了對皇上的忠誠與決心,言辭懇切,邏輯清晰,令人信服。
朱由檢聽後,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拍了拍李定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定國之言,甚合朕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我君臣,當共赴國難,力挽狂瀾。”
三人繼續前行,腳步似乎比先前更加堅定有力。在這深宮之中,他們不僅是在散步,更是在尋找著大明王朝的希望之光。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張獻忠,曾是他心中的燈塔,一位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義父,其胸懷壯志,曾讓少年李定國誓死追隨,甘願赴湯蹈火。然而,世事無常,當屠川的噩耗如晴天霹靂般炸響,李定國的心,瞬間被冰霜覆蓋,那份曾經的敬仰與信任,彷彿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小人…小人實難置信!”面對詢問,李定國的聲音微微顫抖,字裡行間透露出難以置信的痛苦與掙扎。他確實不知,那個曾以仁義為劍,誓要劈開亂世陰霾的義父,怎會淪為世人唾罵的劊子手,行此滅絕人性之事。
朱由檢,這位鐵腕帝王,目光如炬,彷彿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倘若,朕命你領兵,直指那背棄初心之人,你可願承此重任?”話語間,既無絲毫情感波動,又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定國聞言,心中五味雜陳,沉默良久,最終只吐出四字:“小人…不知。”這四個字,重若千鈞,既是對自己內心掙扎的無奈,也是對未來道路的迷茫。他深知,朱由檢之言,非是戲言,這位皇帝的手段,足以讓朝野震動,群臣膽寒。
然而,在這複雜的情感交織中,李定國內心深處,卻有一股力量在悄然覺醒。他不能眼睜睜看著義父的暴行繼續,讓無辜百姓遭受塗炭;但同樣,他也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親手終結那位曾給予他庇護與教誨的義父。
朱由檢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對李定國內心掙扎的洞察,也有對人性複雜性的深刻理解。“嗯,你心中已有答案,只是尚需時日去理清。”言罷,他轉身離去,留給李定國一個深邃的背影,彷彿預示著一段更為艱難的選擇與成長之路,正悄然鋪展。
在這一刻,李定國彷彿被置於命運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他知道,無論前路如何坎坷,他都必須做出選擇,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那些無辜的生命,更為了那個曾經讓他仰望、如今卻讓他心痛的義父。
李定國的心湖被一連串的疑惑與不解輕輕攪動,每一次抉擇的精準無誤,在他眼中卻似迷霧中的燈塔,光芒耀眼卻難以窺其全貌。皇帝那份近乎盲目的自信,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堅定而耀眼,彷彿他早已洞悉了高迎祥的每一步棋局。
高迎祥,此人智計百出,武藝超群,是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面對這樣的對手,即便是最冷靜的將領也不免心生畏懼,而皇帝卻顯得胸有成竹,彷彿勝利的天平早已向他傾斜。
李定國暗自思量,從兵力對比來看,明軍與高迎祥之眾實難言優勢,活捉其首領更是難上加難,近乎天方夜譚。然而,皇帝的神色間卻無絲毫動搖,那份從容不迫,讓他不禁揣測,是否真有未卜先知之能,或是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籌謀?
張獻忠之事,如同秋日落葉,輕輕掠過皇帝的心湖,未激起半點漣漪。這份超乎尋常的冷靜與淡然,讓李定國愈發感到不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