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章 奴變狂風暴萬家,閉戶無聲懼禍臨 (第3/5頁)

加入書籤

於是,他毅然決定,改變策略,從長計議,誓要在這亂世洪流中,為大明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如此數量的人,想要鎮壓實非易事,若強行剿滅,必將引發更強烈的民憤。事情毫無進展,反而與奴變人群形成對峙之勢。雙方僵持不下,皆不敢貿然行動。

楊嗣昌深知,此時若傷害一名奴變之人,局面恐將難以收拾。難道真要依皇帝之法行事?楊嗣昌不願捨棄高貴身份,更不願讓這些人得寸進尺。

若能以己之法鎮壓奴變,方為圓滿解決之道。

時光匆匆,江南奴變仍在持續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戰報如潮水般湧來,每一日都似重錘敲擊著朱由檢的心房,令他再難安坐御案之後。

大明的復興之夢,彷彿被一層無形的陰雲籠罩,隨時可能因奴變的風暴而夭折,讓那光輝的未來陷入無盡的等待與沉寂。

終於,朱由檢按捺不住胸中的焦慮與決心,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江南的征途,身側緊隨著忠誠的駱養性、智勇雙全的李定國,以及那始終如影隨形的老僕王承恩。

“皇爺,此行兇險未卜,若讓那些叛逆之徒傷了聖體,實乃社稷之大不幸啊!”王承恩憂心忡忡,言語間滿是勸阻之意。

朱由檢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王公公無需再言,江南奴變,已如火燎原,刻不容緩。

朕觀楊嗣昌行事,似有諸多掣肘,非朕親臨不足以破局。

大明的復興之路,不容絲毫延誤,朕願以身涉險,以安民心,定乾坤!”

此言一出,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決絕與悲壯。

楊嗣昌的顧慮,朱由檢心中自然明瞭,但在這關乎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他選擇了最直接也最艱難的道路——親自披掛上陣,以天子之威,平息這場動盪,為大明的崛起掃清障礙。

一行人策馬揚鞭,穿越山川湖海,直奔江南而去,每個人的心中都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對挑戰的無畏,誓要在這風雨飄搖之際,為大明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數日之後,朱由檢一行人悄然踏入了那片曾被譽為人間天堂的江南之地。

然而,眼前所見的並非想象中的繁華似錦,反倒是一片荒涼,街道空曠,宛如被時間遺忘的古城,靜謐得令人心悸。

往昔熙熙攘攘的市井,如今只剩風穿過空曠巷弄的低吟,帶著幾分不寒而慄的悽清。

行人的蹤跡難覓,唯有偶爾掠過的鴉鳴,劃破這死寂的長空,平添了幾分末世之感。

朱由檢已換上了尋常百姓的衣裳,混入人群之中,無人知曉這位面容沉鬱的男子,竟是那坐擁天下的九五之尊。

他緩步穿行於這荒涼的街巷,每一步都彷彿踏在了心間最柔軟也最痛楚的地方。

富庶江南,昔日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溫柔鄉,竟一朝之間淪為這般荒蕪景象,怎能不讓他心如刀絞?

奴變的風暴,如同一隻無形的手,不僅摧毀了無數家庭的安寧,更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絕望之中,人人自危,不敢輕易發出聲響,生怕成為下一個不幸的犧牲品。

朱由檢的目光掠過一處處緊閉的門戶,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唯有親手撫平這亂世的瘡痍,方能還江南一個真正的安寧與繁榮。

這份沉重的責任,如同壓在他肩頭的巨石,讓他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定,卻也更加沉重。

“楊嗣昌大人,此刻身在何方?”朱由檢的聲音裡透露出幾分急切,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一絲不安的塵埃。

“回稟陛下,楊閣老正駐足於十里亭,靜待事態發展。”

王承恩的回答,低沉而沉穩,如同夜色中的一縷清風,試圖撫平這不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