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湧,心懷天下李定國 (第1/5頁)
魏雲凡顫抖著雙手接過那沉甸甸的黃布包裹,小心翼翼地解開束縛,剎那間,一抹耀眼的金光穿透歲月的塵埃,赫然映入眼簾——竟是世人夢寐以求的蜀王金印,其上龍紋蜿蜒,氣勢非凡,彷彿能瞬間喚醒沉睡的古國輝煌。
他猛然間意識到自己所犯之錯的嚴重性,雙腿一軟,撲通跪倒在地,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惶恐:“王爺在上,小人愚昧無知,竟有眼無珠,未能識得真龍天子之物,望王爺寬宏大量,饒小人一命。”
朱至澍望著眼前這幕,心中並無過多波瀾,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真正的敵人並非眼前這位戰戰兢兢的下屬,而是那野心勃勃、四處掠奪的張獻忠。
“起來吧,孤現下需速回京城,你即刻安排人馬,護送孤回宮。至於你的不敬,念在初犯,且情有可原,孤便不再追究。”朱至澍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卻也夾雜著幾分對時局的無奈與緊迫。
他深知,僅憑一己之力,穿越這烽火連天的路途,無異於痴人說夢。唯有藉助這些雖昏庸卻尚可利用的官僚之力,方能加快歸途,重振朝綱。
與此同時,蜀地之變,風起雲湧。張獻忠以雷霆之勢佔據蜀中,一面廣貼安民告示,試圖收攏民心;一面暗中與皇太極勾連,企圖在中原的棋盤上佈下更為複雜的局勢。
皇太極,這位滿清之主,與崇禎帝朱由檢的短暫和平背後,隱藏著對中原沃土無盡的渴望。他深知正面衝突尚非時機,卻也不忘以暗流湧動的方式,逐步侵蝕大明根基。而張獻忠的崛起,無疑為他提供了絕佳的契機,成為了其實現野心的一枚重要棋子。
於是,在這亂世洪流中,張獻忠的名字,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閃電,劃破了皇太極與大明之間的微妙平衡,一場更為複雜、更為激烈的博弈悄然拉開序幕。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裡,皇太極以鐵腕與智謀,穩坐紫禁城之巔,目光如炬,洞察著四方的風雲變幻。一日,訊息如暗流般悄然湧至,言及張獻忠,那位在亂世中崛起的梟雄,竟以白銀為基,廣募壯士,其勢如破竹,不可小覷。
果不其然,張獻忠的鋒芒迅速席捲,竟一舉攻佔了巴蜀之地,四川的版圖在他的鐵蹄下顫抖。然而,勝利的餘音未散,一紙求援卻已跨山越嶺,直抵皇城腳下——張獻忠派遣使者,言辭懇切,只為討取糧草之需。
皇太極聞訊,眉宇間掠過一抹深思。他輕輕摩挲著龍椅上的雕龍,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張獻忠,此人野心勃勃,非池中之物。”他心中暗忖,面上卻不動聲色,對身旁侍立的文官緩緩言道:“他已坐擁四川沃土,為何還需向我朝伸手求糧?此中必有蹊蹺。”
文官聞言,面露難色,躬身請示:“陛下聖明,只是這使者尚在宮外等候,臣等該如何應對?”
皇太極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張獻忠野心的瞭然,也透露出對局勢的掌控。“無需多言,讓那使者暫且候著便是。”他的話語簡短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彷彿重錘,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文官領命而去,腳步匆匆,似乎連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緊張與不安。皇太極則獨自留在空曠的大殿之中,目光穿過重重宮牆,彷彿能洞察千里之外的張獻忠。他深知,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就如同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張獻忠的胃口只會愈發膨脹,最終或將成為難以駕馭的猛虎。
於是,他選擇了沉默,選擇了等待,用這種方式,向天下宣告他的立場與決心。在這權力的遊戲裡,每一個決定都需謹慎,每一場博弈都關乎江山社稷的安危。皇太極,這位智勇雙全的帝王,正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他的傳奇篇章。
夜色漸濃,燭光搖曳,映照出乾清宮內的深沉與凝重。皇太極輕撫著案上的棋盤,眉宇間凝聚著深思,彷彿每一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