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7章 天雷之火誅獻忠,李自成欲一決雌雄 (第3/4頁)

加入書籤

大己方聲威。李自成的這份審時度勢,深謀遠慮,讓麾下大將李信暗自欽佩不已。

然而,正當李自成欲乘勝追擊,一鼓作氣之時,卻遭遇了來自祖大壽麾下關嶺鐵騎的頑強阻擊。那鐵騎如洪流般洶湧而至,勢不可擋,硬生生地將李自成的鋒芒逼退,讓這場即將爆發的風暴暫時歸於平靜。這一幕,不僅彰顯了關嶺鐵騎的驍勇善戰,更讓李自成深刻意識到,前路漫漫,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方能在這亂世之中,謀得一席之地。

戰局,再度陷入了令人窒息的膠著之中。祖大壽麾下,鐵騎雄兵,蓄勢待發,只待一聲令下,便能如狂風驟雨般席捲向李自成的營地,誓要一決雌雄。

然而,當今聖上朱由檢,心懷蒼生,目光深遠,不願再見烽火連天,百姓塗炭。他手中的權杖,雖能號令三軍,卻遲遲未向那西北的烽煙之地揮下決戰的旗幟。

李自成,此人非比尋常,與張獻忠之流有著雲泥之別。張獻忠或許能為一時之利而折腰,但李自成,他心中燃燒的是不滅的火焰,是推翻舊制、建立新朝的堅定信念,皇太極的金銀財寶,於他而言,不過是過眼雲煙。

國策雖以民為本,但欲攀高峰,必經風雨洗禮,步步為營。朱由檢深知,若此刻強行征伐,非但難以速勝,反可能耗盡國力,令國內剛剛萌芽的繁榮景象夭折於戰火之中。

再者,李自成亦非盲目之輩,他深知西北之地,乃其立足之根本,輕易不會踏出這片熟悉的戰場。如此,何不暫且按兵不動,待國內經濟之樹根深葉茂,國力日盛,到那時,再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李自成一舉成擒,豈不更為穩妥?

朝野上下,雖有諸多將領與士民,渴望乘此全國同心、士氣高昂之際,畢其功於一役,但朱由檢的深謀遠慮,如同明燈一盞,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相信,真正的勝利,不在於一時的得失,而在於長遠的規劃與佈局。

朱由檢深諳時局之微妙,未曾輕舉妄動,非是不願與闖王李自成一決雌雄,實則是洞悉了背後的暗流湧動。他深知,一旦戰火烽起,與大順軍的交鋒不過是序幕,而皇太極那狡黠的滿清勢力,定會如黃雀捕蟬般,伺機而動,置大明於腹背受敵之境。

彼時,非但國運難保,恐連自身亦難逃那煤山之上,白綾一縷的淒涼結局。朱由檢的心智,如同棋盤上的老將,每一步都需深思熟慮,步步為營,不容絲毫差錯。他寧可暫避鋒芒,靜待時機,也不願因一時之勇,而步入那萬劫不復的深淵。

畢竟,重生的他,肩負著前世未竟的壯志與遺憾,怎可輕易讓這一切在不經意間化為泡影,消散於歷史的塵埃之中?他的每一步籌謀,皆是精心算計,力求萬無一失,誓要在這亂世之中,為大明,也為自己,搏出一線生機。

坤寧宮內,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幅溫馨而略帶肅穆的畫面。皇后輕移蓮步,至龍案前,雙手穩穩托起一盞香茗,遞與正襟危坐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舉止間盡顯母儀天下的風範。

“陛下,關於那薄膜推廣之事,臣妾斗膽稟報,家父雖全力以赴,奈何初期反響平平,未能如預期那般成效顯著。”周皇后聲音溫婉,卻難掩一絲憂慮。

朱由檢輕抿一口茶,目光深邃,似能洞察人心。“朕觀此事,非薄膜之過,恐是令尊周奎大人推行之法有待商榷。人心所向,方能事半功倍,否則,縱有良策,亦難展其效。”

言畢,周皇后心中一凜,父親那愛財如命的習性,她自是心知肚明。陛下此言,無異於利劍懸頂,讓她不禁為父擔憂,身形微顫,隨即伏地請罪:“臣妾代家父向陛下請罪,望陛下寬宏大量,不計前嫌。”

朱由檢淡然一笑,語氣中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皇后言重了,何罪之有?朕知人心複雜,非一言可蔽之。周奎之事,尚無確鑿證據,朕亦不願輕下結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