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7章 海疆安寧新基石,共闢海上絲綢路 (第4/5頁)

加入書籤

威嚴,又隱含著幾分體諒與考量。

“既然星辰未指引出更為合適的人選,那麼你,鄭芝龍,便繼續肩扛這守護海域安寧的重擔吧。朕將派遣得力之臣,共謀海上經營大計,確保疆土無虞。然則,權責不可偏廢,你我之間,需如舟之雙槳,共進退,同風雨,方能駕馭這浩瀚波濤。”

言罷,朱由檢的目光中透出一抹深意,那是一種既非全然放手,亦非獨攬大權的智慧之光。他的話語,彷彿是在細膩的織錦上勾勒出一幅合作共榮的藍圖,既保留了鄭芝龍作為海上霸主的地位,又巧妙地融入了皇權的制衡與引導。

鄭芝龍聞言,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份安排雖非完全如他所願,卻也是當前局勢下最為穩妥的選擇。他微微頷首,算是默許了這份既定的命運,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那是對權力更迭的無奈,也是對使命延續的堅定。

“荷蘭蠻夷,覬覦我海域已久,其行徑猖獗,令人髮指。我水師將士,自當誓死扞衛每一寸疆土,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然則,戰鼓隆隆之下,若無相應的回饋與認可,恐將士之心,難以持久激昂。”鄭芝龍的話語中,既有對敵人的憤慨,也不乏對現狀的憂慮,他的眼神裡閃爍著對未來的期許與不甘。

這一幕,彷彿一幅細膩描繪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歷史的長河中,講述著權力與責任、忠誠與犧牲之間那微妙而複雜的糾葛。

朱由檢的唇邊勾勒出一抹淡然而深邃的微笑,那笑容中似乎蘊含著對局勢的洞悉與未來的期許。他目光溫和地望向鄭芝龍,這位海上的豪傑,正以一種既堅定又略帶期許的眼神回望。

鄭芝龍,這位在波濤間遊刃有餘的豪傑,雖已表露出與大明共謀海上繁榮的宏願,但他的心中,亦藏著一份未竟的抱負與需求。他緩緩開口,聲音中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堅決:“陛下,臣願與朝廷攜手,共闢海上絲綢之路之新篇。然則,海軍之強弱,實為海疆安寧之基石。臣懇請陛下能在海軍建設上給予鼎力支援,以壯我軍威,護我海疆。”

朱由檢聞言,輕輕點頭,目光中閃過一抹深思。他深知,海上的較量,非比尋常,每一場戰鬥都是智慧與力量的雙重考驗。“愛卿所言極是,海上征戰,非比尋常。紅衣大炮,乃克敵制勝之利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話語沉穩有力,透露出一位帝王對國家安全的深切關懷。

“荷蘭人裝備之精良,確實讓我軍倍感壓力。但朕相信,只要我們上下一心,集思廣益,定能克服種種困難,讓大明海軍在浩瀚的大海上,重新找回那份屬於我華夏兒女的驕傲與榮耀。”朱由檢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與期待。

此刻,室內靜謐無聲,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似乎在為這君臣二人的對話增添了幾分莊重與神聖。鄭芝龍聞言,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感激。他深知,這一刻的承諾,不僅僅是對海軍力量的補充,更是大明王朝對海洋夢想的重新啟航。

朱由檢的龍袍輕拂,眸光深邃,緩緩言道:“朕意已決,命徐霞客等賢士遍尋天下礦藏,他日,定當賜你數門紅衣大炮,其用途,悉由你心裁,無需多慮。”言罷,雖未明言炮數幾何,然其意已決,不容置疑。

至於具體事宜,待時機成熟,自會揭曉。

鄭芝龍聞言,心中暗自思量,自家公子鄭成功雖有壯志凌雲,但論及魄力,尚顯稚嫩。欲圖海疆之強盛,非將海軍之舵全權託付於成功不可。然,此念雖好,卻難付諸實踐,畢竟,權柄之重,非一朝一夕可輕易相讓。

朱由檢似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語帶深意:“朕聞鄭成功少年英才,領兵有方,古語云‘長江後浪推前浪’,此等良才,自當放手一搏,予其歷練之機,方顯我大明之胸襟與遠見。”

此言一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