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章 皇恩浩蕩獎學金,棟樑之才心歸明 (第4/5頁)

加入書籤

期待,步入這權力與智慧交織的殿堂,準備繼續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眾卿家,今朝聚首,非為尋常之事,實為共謀大計,議及學府之興建,乃國之大計,民之福祉。\"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迴盪於大殿之上,字字清晰,如同晨鐘暮鼓,引人深思。

\"朕心已決,自今日起,欲築學府於四方,以育英才,澤被後世。此等重任,朕已全權託付於楊閣老之手,望其嘔心瀝血,不負朕望。\"

言及此,他話鋒一轉,語氣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決絕:\"科舉之制,歷朝沿襲,自隋朝以降,雖功不可沒,然時至今日,亦需革新。朕意已決,科舉之制,自今日起,當予廢除。\"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面面相覷,震驚之情溢於言表。科舉,這一千百年來士子進階之途,竟要一朝更易,如何不令人心緒難平?

\"陛下,科舉乃國之根本,自隋朝創立以來,歷朝歷代皆奉為圭臬,未嘗有廢。今若驟然廢止,恐有悖於祖宗成法,實非明智之舉啊!\"一臣子挺身而出,言辭懇切,滿是不捨與憂慮。

\"陛下,此事關乎社稷根本,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切勿輕率決定。\"又有數人附和,大殿內一時議論紛紛,氣氛凝重。

然朱由檢神色堅定,不為所動,他緩緩起身,目光如炬,掃視群臣,一字一頓,擲地有聲:\"朕意已決,此事不容再議。科舉之弊,積重難返,非革新不足以振衰起弊。朕將設立新制,職位依才而定,考試因需而設,以求人才之真,國家之強。\"

言畢,他緩緩坐下,大殿內一時靜默無聲,只餘下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和殿內燭火跳動的細微聲響。群臣雖心有不甘,卻也知皇命難違,只得領命退下,心中暗自揣度這變革之下的未來。

“諸般細節,爾等可向楊閣老詳詢。”朱由檢的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目光深邃,繼續說道,“張鳳祥,學府之建,朕委你以重任,望你恪盡職守,勿使朕心之所託付諸東流。此番若能再創佳績,自是朕心甚慰。”

張鳳祥聞言,面上湧動著難以抑制的激動之色。前番營造刑場之事,他操持得當,深得讚譽,此番若能再展宏圖,自是錦上添花,無上榮耀。

“陛下,關於建造之資,臣斗膽請問,預算幾何?”張鳳祥躬身行禮,言辭間既有謙遜,又不乏對實際問題的關切。他深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資源,再精妙的設計也難以化為現實。

朱由檢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張鳳祥能力的認可,也透露出對即將展開之盛事的期待。“朕已預備銀兩五十萬兩,供你全權調配。”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吸氣聲,五十萬兩之鉅款,足以彰顯皇帝對此事的重視與決心,真乃前所未有之大手筆。

此言既出,不僅張鳳祥心中激盪,連殿內眾人也無不為之動容。朱由檢的決斷,不僅是對張鳳祥能力的信任,更是對國家未來教育事業的深切期許。一場關於知識與智慧的盛宴,即將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緩緩拉開序幕。

五十萬兩白銀,一筆沉甸甸的財富,被賦予了重塑知識殿堂的神聖使命。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大明疆土上,一座座學府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願景,似乎觸手可及,充滿了無限希望。

張鳳祥,這位肩負重任的能臣,領旨之後,便馬不停蹄地投身於學府的建設之中。他的身影穿梭於磚石瓦礫之間,每一磚一瓦都凝聚著他對未來的期許與信念。不久,第一所學府便傲然矗立於世人眼前,其規模之宏大,設計之精巧,無不彰顯著大明對於教育改革的決心與魄力。

然而,世事往往不盡如人意。當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心血與夢想的學府敞開大門,期待著莘莘學子的湧入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竟無一人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