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章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 (第2/4頁)

加入書籤

數度苦口婆心,魏雲凡試圖喚醒朱至澍的理智,勸他向朝廷坦誠軍力,以求自保。但復仇的火焰在朱至澍胸中熊熊燃燒,讓他無暇他顧,更不願在即將觸及的勝利前停下腳步。

“王爺啊,您當知,手中兵馬,非但為戰,亦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向朝廷明示,方能避禍趨福,保我等周全。”魏雲凡的話語,字字懇切,透露出對大局的深思熟慮與對王爺的深切關懷。

在這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選擇都如同棋盤上的一子,牽一髮而動全身。朱至澍與魏雲凡,各自懷揣著不同的信念與夢想,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即將迎來命運的裁決。

朱至澍的聲音低沉而飽含滄桑,彷彿穿越了往昔的風霜,直抵人心:“你可還記得,昔日赴京之路,孤是如何孤軍奮戰,而你等又是如何冷眼旁觀?那份寒心,至今猶在胸膛迴盪。”

“如今,孤已非池中之物,手握重兵,難道還要重蹈覆轍,將這一切拱手讓與那高高在上的朝廷?”他的話語中,既有不甘,亦含憤慨,彷彿每一字都重若千鈞,敲擊著空氣,迴響在空曠的大殿內。

然而,回憶如利刃,無情地割裂著過往的幻想。皇帝未曾伸出援手,反而讓孤的家族遭遇了滅頂之災,王妃與無辜的子嗣,皆成了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這份痛,刻骨銘心,怎能輕易忘懷?

“朱由檢啊朱由檢,你的冷漠,你的無情,孤銘記於心。曾以為天能佑我,地能載我,到頭來,方知唯有自己,才是最堅實的依靠。”朱至澍的眼中閃過一抹決絕,那是對命運的抗爭,也是對自我力量的覺醒。

他深知,藩王的俸祿早已成為空談,皇帝的心中,或許早已沒有了他這個邊緣王爺的位置。這份被遺忘的孤獨,比任何物質上的匱乏都更為刺骨。

“無需多言,孤心已決。”他的話語簡短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朱至澍深知,未來的路,無論多麼艱難,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走。傭兵自重,或許是他在這亂世中唯一的生存之道,甚至,他已開始幻想,若能徹底擺脫朝廷的束縛,那將是何等的自由與暢快。

正當朱至澍麾下兵馬蓄勢待發,欲對張獻忠的勢力展開雷霆一擊之際,天際忽降一道驚雷般的聖旨,如同寒冰刺骨,瞬間讓諸藩王的世界天旋地轉,震驚之情溢於言表。

這道旨意,宛如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命令所有尊貴的藩王即刻返京,並需將手中緊握的土地控制權悉數歸還於朝廷,其意之決絕,令人心生寒意。

然而,習慣了錦衣玉食、權勢滔天的藩王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大多選擇了沉默以對,彷彿只要閉耳塞聽,便能逃避這不可抗拒的命運。他們內心深處,那份對既有財富的貪婪與不捨,早已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古訓拋諸腦後,沉溺於自我編織的夢幻泡影之中。

朱由檢,這位鐵腕帝王,給予了他們一個月的期限,既是寬容,亦是最後通牒,讓藩王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收拾行裝,面對這歷史的轉折。他允諾,若有藩王眷戀故土,不願遠離,亦可留駐封地,但前提是必須放棄對那片土地的所有掌控,將其歸還於國家之懷抱。

這道旨意,無異於一座無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壓在了每一位藩王的心頭,讓他們夜不能寐,日坐愁城。他們深知,這是對他們權勢與財富的終極審判,但那份對失去的恐懼與不甘,又讓他們猶豫不決,遲遲不願邁出那決定性的一步。

於是,在這一個月裡,大明的疆土上瀰漫著一股壓抑而複雜的氛圍,藩王們或明或暗地抗爭、協商,試圖在絕望中尋找一絲轉機,卻終究難逃歷史的洪流,註定要在這一場權力與財富的洗牌中,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

在那靜謐而凝重的氛圍中,眾人宛如石雕,靜默地守候,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