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0章 人心向學百年計,老先生言破天機 (第2/4頁)

加入書籤

那人言辭懇切,字字珠璣,“昔日科舉,雖為選拔人才之道,卻不幸淪為貪腐之徒的溫床,金錢之下,狀元、榜眼、探花,皆可明碼標價,實乃國家之恥,士子之痛。”

此番話語,如同清泉流過心田,讓朱由檢更加堅定了改革的決心。他知道,前路雖長且艱,但唯有正本清源,方能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讓學問真正成為照亮國家未來的明燈。

“如今皇上這一改革便沒有了狀元榜眼,探花之稱。平民百姓出頭之日更是指日可待。”一名官員激動地說道。

“是啊!以往讀書都是貴族人士才可以去。現在平頭百姓自然也能參與其中。”另一名官員附和道。

“各位,皇帝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培養出多少有能力之人,而是要提高整個大明的綜合實力。”一名老者緩緩說道。

“且說那,直進城外斬殺一千多名貪官,那就是皇帝在向天下百姓宣告要還大齡一個,朗朗乾坤。”一名年輕官員激昂地說道。

“好一個朗朗乾坤。”有人介面,“若是那學府繼續無人問津,又該如何?”

朱由檢聽到這裡,瞬間來了精神。這個問題正是他目前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如果學府沒有人願意去上學,那麼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他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老者的聲音帶著幾分滄桑與智慧,緩緩道出這不同尋常的見解:“老夫雖才疏學淺,卻斗膽獻策。試想,若學府門前門可羅雀,不若另闢蹊徑,以賦稅之輕重,激人心之所向。試想之,若您家中小兒未踏入學府門檻,便需額外承擔一筆不菲之資,此情此景之下,您豈會不傾盡全力,引領子女步入那知識的殿堂?”

言及此處,朱由檢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亮光,彷彿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被老者的話語悄然點亮。他深知,此計雖非長久之策,卻也能在短期內,如春風化雨,催生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求學景象。

細細思量,前期之成效,自是不言而喻。那些率先響應,讓子女步入學府的家庭,必將率先品嚐到知識帶來的甘甜果實。而這份甘甜,又會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影響並帶動著周圍的人。如此,後續之路,即便偶有波折,亦難再掀起大的風浪。

畢竟,人心向“老先生,關於入學之事,你可有何辦法?”朱由檢問道。

“老朽尚無辦法。”老先生說道。

“剛才聽老先生所言。令在下茅塞頓開。”朱由檢說道:“如不用強硬手段。如何能讓百姓自願入學?”

“法子倒是有一個。但是不知天子採不採納?”老先生抿了一口茶,若有所思。

“老先生快快請講,如今學府已經建好,問題是要讓百姓能夠心甘情願的送孩子前來就學。”

朱由檢為此事是茶飯不思。

想要改變一個國家就徹底從百姓開始。

這樣的改變才能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改變。

即使是打下一片疆土,倘若沒有人前的守衛,很快便又要被人奪走。

即使是自己使用強硬手段將這個國家帶進一個盛世,今後也會衰敗。

“老朽初步設想,但凡送孩子前來就學之人,便可得到一兩銀子的賞銀。進入學府之後便不可退學,必須達到六年期滿。”老先生侃侃而談。

朱由檢也是赫然開朗。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一點好處,老百姓自然願意。並且受益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感謝老先生賜教。”朱由檢一臉笑意的離開茶學,一旦風氣形成,便如江河之水,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老者之言,雖簡樸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遠見,讓朱由檢心中豁然開朗,彷彿看到了大明未來教育之繁榮景象。

恐懼的陰霾悄然籠罩,生怕那些心懷叵測之徒會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