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章 天子殺伐果斷本性,防身立命斷不可忘 (第2/4頁)

加入書籤

獻忠以雷霆萬鈞之勢,徹底擊碎了朝廷重臣楊嗣昌精心佈下的“四正六隅”天羅地網,那曾令人聞風喪膽的“十面埋伏”,在他面前不過是一堆散沙,不堪一擊。楊嗣昌聞訊,驚愕之餘,只得倉皇逃離四川,狼狽退守宜昌,昔日豪情壯志,此刻化為烏有,只餘下無盡的懊悔與逃亡的苦澀。

這段歷史,被後人口耳相傳,成為了英雄與智慧、仁愛與復仇交織的傳奇篇章,張獻忠的名字,也因此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之上,成為了一段不朽的佳話。

張獻忠的兵馬如潮水般洶湧而來,氣勢洶洶,彷彿要將一切阻擋在前的力量吞噬殆盡。而此刻的吳三桂,卻恰似被命運之手猛然推向了戰場的風口浪尖,他剛剛接獲聖命,出征的號角已在耳畔轟鳴,卻已錯失了先機,欲速截張獻忠於半途,無異於痴人說夢。

楊嗣昌,這位曾運籌帷幄的智者,此刻卻成了驚弓之鳥,一路風塵僕僕,憑藉著過人的機智與膽識,在生死邊緣徘徊,最終僥倖逃脫了張獻忠的魔爪,狼狽返回京城。然而,安全歸來的他,心中卻並無絲毫安寧,反被即將面臨的未知審判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閉門不出,如同一隻受傷的孤狼,在自己的巢穴中舔舐著傷口,靜待命運的裁決。

他精心策劃的佈局,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面前,瞬間土崩瓦解,化為泡影。曾經的雄心壯志,如今只剩下一地殘骸,令人唏噓不已。

朱由檢,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心中自有一番洞察秋毫的明澈。他深知,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張獻忠的退卻不過是時間問題,四川的烽火終將熄滅。只是,這局勢的變幻莫測,比他預料的還要迅猛,讓他也不禁感嘆於時局的瞬息萬變。

在這一片混亂與不安之中,每個人物都被命運的洪流卷攜著,或掙扎,或順應,共同編織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在那烽火連天的年代,張獻忠的離川之舉,背後似乎隱隱透出了皇太極的微妙支援,彷彿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助推著他跨出了那決定性的步伐。試想,若無那北疆雄主的暗中助力,張獻忠或許還需在巴蜀之地蟄伏數載,磨礪鋒芒,方能東進爭鋒。

吳三桂,這位新晉的戰將,方啟征程,其勢雖猛,卻也難阻張獻忠在這亂世中的短暫肆虐,猶如狂風中的一葉扁舟,暫避其鋒。

而楊嗣昌,狼狽逃歸京城,心中千頭萬緒,卻無暇顧及那繁瑣的君臣之禮,他的腦海中,唯有如何化解這突如其來的危機,方能稍安。夜深人靜時,他獨自徘徊,苦思對策,誓要扭轉乾坤。

至於左良玉,這位手握重兵的將領,此刻已然成為了一個孤島,他的心中築起了高牆,外界的諫言與指令,皆難以穿透那層厚重的壁壘。朱由檢,這位深諳權謀的天子,對此早有預見,故而派遣吳三桂,這位年輕而果敢的將領,親率大軍,誓要將張獻忠的囂張氣焰扼殺於搖籃之中。

這是一場關乎國運的較量,每一顆棋子都落得意味深長。朱由檢的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他期待著這一戰,能如他所願,帶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讓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再次穩固其根基,綻放出新的輝煌。

在那被歷史輕撫又悄然轉折的微妙時刻,朱由檢的心中湧動著不甘與決絕,彷彿每一道決策都承載著改寫命運的重量。他深知,自己已踏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那是一條需以智慧與勇氣鋪就的征途。

“速速傳召楊嗣昌,朕有要事相商。”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穿透了殿內的靜謐,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目光深邃,彷彿已洞察了世間萬物的脈絡,卻獨獨對這位避世不出的重臣抱有最後的期待。

王承恩聞言,眉頭微蹙,面上閃過一絲難色,輕聲回稟:“皇爺,楊閣老行蹤成謎,外界傳言紛紛,皆不知其究竟身處何方,更遑論其心境如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