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湧,心懷天下李定國 (第2/5頁)

加入書籤

棋子都承載著千鈞之重。

“皇上,此局棋路錯綜複雜,張獻忠之事,該如何落子?”多爾袞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如同夜色中的狼煙,透露出不容小覷的決絕。

皇太極沉吟片刻,緩緩道:“此刻,明面上與張獻忠的糾葛,猶如行走在薄冰之上,稍有不慎,便是與崇禎的徹底決裂。此中微妙,需謹慎待之。”

“決裂又如何?大不了我率鐵騎,再踏烽火,以戰止戰!”多爾袞眼中閃過一抹銳利,語氣中滿是不羈與挑戰。

皇太極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著智者的深邃與從容:“你勇武無雙,我自是知曉。但張獻忠於崇禎腹地肆虐,正是我等坐收漁翁之利之時,何須親涉險境?”

多爾袞聞言,眉頭微皺,憂慮之色難掩:“只怕那張獻忠野心勃勃,終成心腹大患。”

“世間萬物,皆有其時。張獻忠之事,暫且擱置一旁,專注眼前。”皇太極輕輕揮手,目光轉向遠方,彷彿已洞察一切,“蒙古科爾沁之盟,乃當務之急,務必穩固後方,方能圖謀長遠。多爾袞,此事你需全力以赴。”

轉而,鏡頭切換至紫禁城深處,乾清宮輝煌莊嚴。朱由檢,大明最後的守護者,端坐於龍椅之上,龍袍加身,卻難掩眉宇間的憂慮與期盼。

“愛卿們,可有關於蜀王張獻忠的最新訊息傳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穿透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透露出對時局的深切關注與不安。

這一句詢問,不僅是對資訊的渴求,更是對江山社稷未來的深切憂慮,在這紫禁城的夜色中,悄然鋪陳開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陛下,微臣有喜訊稟報,蜀王已安然抵達京城,沿途無恙,實乃我大明之福。\" 朱由檢聞言,龍顏微展,輕聲道:\"如此甚好,邊疆不寧,幸得王族安穩,朕心稍慰。\"

\"陛下,然邊關之事,卻是刻不容緩。\" 楊嗣昌躬身再拜,語氣中帶著幾分凝重,\"高迎祥那叛軍,猶如脫韁野馬,勢不可擋,如今已逼近西安,烽煙四起,局勢危急。\"

朱由檢聞言,眉宇間掠過一抹憂慮,沉聲問道:\"孫傳庭何在?此等亂世,正需他這等良將挺身而出。\"

\"陛下,孫傳庭將軍深知責任重大,未及朝廷詔令,已毅然率部出征,誓要守我河山,拒敵於國門之外。\" 楊嗣昌答得鏗鏘有力,盡顯對孫傳庭的敬佩之情。

然此時,江東之卻站了出來,聲音中帶著幾分尖刻:\"陛下,孫傳庭將軍雖忠勇可嘉,但擅自行事,有違朝綱,恐引朝野非議,臣懇請陛下明察秋毫,以正視聽,對孫傳庭將軍略施薄懲,以儆效尤。\"

朱由檢聞言,面色一沉,眉宇間凝聚起不悅之色,冷聲道:\"哼,孫傳庭在外浴血奮戰,為國為民,爾等卻在此時計較這些微末之事,豈非寒了忠臣之心?朕意已決,孫傳庭之事,暫且擱置,待其凱旋歸來,再做定奪。朕倒要看看,是誰在這風雨飄搖之際,還想著內鬥不休!\"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眾人皆是一凜,紛紛低下頭去,不敢再言。朱由檢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了遠方,彷彿已穿透重重宮牆,看到了那戰火紛飛的邊關,心中暗自祈願,願我大明將士,早日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傳令,即刻行刑。”皇帝朱由檢的聲音冷冽如霜,不帶絲毫情感波動。

“陛下明鑑,微臣所言字字屬實,孫傳庭擅自出兵,置皇命於不顧,實屬大不敬!”江東之的聲音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帶著幾分不屈與無奈。

“住口!”朱由檢怒喝,聲如驚雷,震得殿內眾人心頭一顫。緊接著,一聲淒厲的慘呼劃破空氣,江東之的身影驟然定格,隨即一顆頭顱滾落,鮮血染紅了青石板地面,朝堂之上瞬間陷入死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