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章 不歸之路生死日,大明王朝獲新生 (第2/4頁)

加入書籤

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緊張與期待。

朱由檢聞言,眸光微閃,手中的書卷輕輕合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哦?此事倒頗為耐人尋味。”他沉吟片刻,隨即決定,“不急,且讓事態自行發酵,我們靜觀其變。”

在這一刻,朱由檢的心中彷彿有千帆過盡,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苦苦尋覓的契機,竟在不經意間,如春風化雨般悄然而至。

大明王朝之內,親王擁兵自衛,本是常態,然朱至澍此舉,卻非同小可。他竟能以一己之力,攻克城池,且未事先稟報朝廷,這份膽識與實力,足以令朝堂內外側目。

朱由檢深知,這不僅是朱至澍個人的挑戰,更是對他這位帝王智慧與手腕的考驗。他需以靜制動,借朱至澍之手,展示皇權威嚴,同時暗中佈局,為後續的國家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於是,他決定暫按兵不動,讓這股暗流在朝廷內外湧動,待時機成熟,再一舉收網,讓大明江山在風雨之後,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那風雲變幻的時代洪流中,朱由檢的每一步都踏著荊棘,卻堅定不移。談及朱至澍,其行徑無異於自掘墳墓,謀逆之罪,即便是千刀萬剮,亦難消其罪孽深重。正當土改之舟緩緩駛入激流漩渦,面臨前所未有之瓶頸時,朱至澍竟不請自來,彷彿是命運的嘲弄,將自己推向了斷頭臺的邊緣。

歲月匆匆,如白駒過隙,而藩王們卻依舊固步自封,對交出土地之令陽奉陰違,更甚者,竟聯名上書,企圖以舊日榮光為盾,扞衛那搖搖欲墜的特權與奢華。這,無疑是一道橫亙在改革路上的巍巍天塹,高聳入雲,難以逾越。

然而,朱由檢之心,堅如磐石,志在千里。他深知,唯有跨越這道天塹,方能撥雲見日,讓變革的曙光灑滿這片古老的土地,按照自己心中那幅宏偉藍圖,重塑國家的脊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古訓,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他此刻的心境與姿態。在無前人足跡可循的征途上,他只能以孤勇者的姿態,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於失敗的灰燼中尋覓那一絲成功的火種。

藩王,這群歷史的遺留者,成為了他改革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但朱由檢明白,唯有將這些阻礙一一清除,方能開闢出一條通往未來的光明大道。這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更是一場對信念的極致考驗。而他,已然準備就緒,誓要在這條荊棘滿布的路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輝煌之路。

夜色如墨,宮牆之內,燈火闌珊,映照出一絲不尋常的凝重。此刻,紫禁城的每一塊磚石似乎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思緒,靜候著即將揭曉的秘密。

“傳——楊嗣昌。”一聲悠長而低沉的傳喚,穿透了夜的寂靜,彷彿是命運之輪緩緩轉動的預兆,讓本就緊繃的空氣更添了幾分緊張。

楊嗣昌,這位朝堂之上的智謀之士,心中卻如翻江倒海,難以平息。他深知,這深夜急召,絕非尋常。是改革春風初露曙光,還是風雨欲來前的寧靜?一切謎團,都需踏入那扇莊嚴的御書房之門方能揭曉。

懷揣著複雜難言的情緒,他踏上了通往權力中樞的石階,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御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朱由檢那深邃莫測的面容,彷彿能洞察世間萬物的真相。

“楊閣老,”皇帝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卻又不失溫和,“土改之事,進展緩慢,尤其是藩王之間,牴觸情緒甚濃,似有不願共襄盛舉之態。”

此言一出,楊嗣昌心中頓時明瞭。原來,這深夜的召見,是為了那牽動國本、觸及舊制根基的浩大工程。他暗暗思量,陛下此言,既是鞭策,亦是試探,更含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期許。

“陛下聖明,土改之路,本就荊棘滿布,非一朝一夕之功。藩王之怨,實乃利益所繫,需徐徐圖之,方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