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四章 暗流 (第1/3頁)

加入書籤

湖廣鄉試舞弊案一經傳出,就惹得舉朝側目譁然。

本來,作為國家掄才大事的科舉弊案就足夠吸引眼球了,何況還是如此惡劣的內外勾結之舉。而發生地是在湖廣就更讓人玩味了,作為張居正的家鄉,想不被人特別關注那也是不成的。

不過張居正在此事上卻顯得格外低調,無論朝臣如何議論此事,他都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似乎是在避嫌。其後不久,在幾次朝議後,朝廷終於決定派遣都察院左副僉都御史鍾裕前往湖廣查明一切。

對此,朝中上下倒也沒有太多反對的聲音,而因為張居正在此事上保持了沉默,倒也贏得了不少人的讚譽,說他確是個公正之人。不過卻也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至少此時在某個廳堂中坐著喝茶的幾人就有不一樣的看法。

“張太嶽確實了得,在這事上拿捏分寸也是極準。在不把自己牽扯進來之餘,卻又找到了鍾裕這個對他最有利的人選去湖廣查案。現在還贏得了一片讚譽,實在是高明得緊哪!”說話之人四十多歲年紀,長臉微須,身量也不高,雖然只著燕居常服,但氣度卻是不凡。

“怎麼這鐘裕難道也是他選的?就我所知,這位鍾御史可不是他的人哪。”一個身量不高卻很敦實男子忍不住問道。

“左副僉都御史鍾裕,嘉靖四十年進士,歷任翰林院侍講、吏科給事中、都察院御史等官職,為人剛正。當年還彈劾過徐階、高拱等首輔,今日首輔張居正當日也被他劾過,此人當不是張太嶽一黨。”第三個人身體瘦削,臉也很窄,再加上一對三角眼給人種不好接近的陰冷之意。

“我可從來沒有說過鍾裕是張黨之人。”第一人笑道:“刑兄對我朝官員的履歷倒是記得清楚,倒叫我好生佩服。”

那刑兄臉上只抽動了下,就當是笑過了。而另一人又忍不住道:“既然如此,為何張兄會這麼說呢?”

張兄喝了口茶,這才緩緩地道:“這正是張太嶽高明的地方了。此事大家都盯得這麼緊,若他派了自己人去查,朝臣會如何議論?就算最終查明案情,只怕大家都要說其中有問題了。

“既然如此,張太嶽就只能找一個與自己無牽涉的官員跑這一趟了。而鄭方的奏疏兩位也都看了,他分明是要將此次舞弊案往大了鬧,這又是張太嶽不希望看到的。既要把案情儘快查明不使其擴散影響自己,又要讓朝臣信服,張太嶽能用的人可不多哪,這個鍾裕確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他也明白,如今朝廷看似被他全盤掌控,可如你我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他也不能不謹慎哪。不然,為了不讓舞弊案的火燒到身上,張太嶽大可獨斷專行,派員處置的。”

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二人才明白了問題所在,連連點頭:“張太嶽確實了得,竟在短短時日裡就把事情辦得如此滴水不漏。”

“短短時日?你們也太小瞧他了。以張太嶽的才智,只怕這事他才知道就已有了這樣的決定了。不然他怎能在先帝眾多師傅裡脫穎而出,又怎能輕易就把高新鄭鬥倒呢?我們既要與他為敵,還是要儘量的小心才是哪。”張兄一臉鄭重地說道。

其餘二人聽他這麼一說,臉上更顯嚴肅,頻頻點頭。隨後,刑兄才又道:“如此看來,在此事上我們是抓不到他任何把柄了?我們也做不了任何事了?”

“在這事上,我們確實插不上手了。鍾裕去了,一定會秉公而斷,不會偏幫任何一人。但卻也不代表我們做不了任何事情。”

“此話怎講?”

“你們還記得上個月你們來找我提到之事嗎?當時我覺得時機未到,叫你們的人不要妄動。現在,我覺得時機卻到了。只是一個科場舞弊案或許還不能定胡霖等人的罪,但再加上那些,把握卻大了。只要把這些人從湖廣趕出去,我就能安排些可靠之人進入張太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