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八十五章 螳螂捕蟬 (第1/3頁)

加入書籤

大明朝立國之初,曾提倡重農抑商的政策,不但商人的地位極其低下,而且還透過其他各種手段來使商人難以有所發展,這其中就有管制人口流動的手段。

只要是沒有功名的普通百姓,離本鄉十里之外,都要從官府開具路引、過所。否則,一旦被官府路卡查知你私自外出,將受到嚴懲。而商人自然就在這嚴格的要求之下,大大地延緩了商業的發展。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原來的這些規矩終究還是被慢慢破除。到了如今的萬曆年間,官府幾乎已不再查問過路之人的路引,大明的商業也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商人地位更是與日俱增,雖然依然無法和讀書人或是官員相提並論,卻早已超過了尋常的匠人和農民,成為僅次於士大夫階層的統治階層。

也正因為如此,商業運輸在大明各地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水陸交通比之百年前自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溝通南北的運河之上,每日裡都有無數運貨送人的船隻在水面上頻繁往來,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時間進入到七月之後,運河上運貨的船隻就比夏日更多了些,大家都清楚,那是南方的一些大鹽商們趁著糧食還在田頭未熟的機會,在儘快把需要販售到北方去的食鹽儘快送過去。

每日裡,都有數條吃水頗深的鹽船並排著由南向北,運河兩岸的百姓對此也早已見慣不怪,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對此多留意幾眼。但今日,在離著江蘇邊界還有三里多的李家集碼頭之上,卻有幾名粗壯的漢子正仔細地盯著那幾艘鹽船,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這些漢子都穿著最普通不過的粗布衣裳,粗手大腳之餘,露在衣服外面的面板也是黝黑的,一看就是幹力氣活的人。所以出現在碼頭上,自然很是合適,不會引來任何人的注意。

但偏偏這三五名漢子輕聲的談話卻是非常的不一般——

“今日從這兒過去了幾艘鹽船了?”

“五艘……再加上前幾日我們盯著數的數目,合在一起該有二十多艘了。”

“差不多就是那些大鹽商運往北邊的所有食鹽數了吧?”

“差不了太多了。是該跟前面的兄弟發出訊號,叫他們動手了。只要把這些鹽船全部搞掉,咱們的任務便算成了。”

“好,那便照計行事!我和老六繼續在這兒盯著,老四你這就快馬跑去前面通知,想必再過個兩日,他們便要進入到咱們的埋伏圈了。”

“成,我這就去!”一個漢子答應了後,便把手上的粗瓷茶碗往破木桌上一擱,又拿手一抹嘴,便大踏步地離開了。

這幾人說話時聲音都放得極低,周圍眾人又沒有刻意去留意他們聊天內容的,所以並無一人知道這幾個看似普通的漢子已在做一樁足以驚動整個朝廷的大案了。

俗語有云七月流火。指的並不是七月的天氣熱得跟天上有火落下來,而是指天氣漸漸轉涼。在這個萬曆六年的七月,天氣更是比往日涼快了不少,尤其是在運河的水面之上,隨著陣陣的風帶著水氣撲面而來,日間太陽高照的那點溫度就下降得更快了。

雖然夕陽漸漸往西沉去,但在有些空蕩的運河水面上,卻還是有三艘大船在緩緩地向前,並沒有因為剛經過一處可以停泊的碼頭就暫時歇上一晚。

對此,船上的船工自然是有些不滿的,但既然僱下自己船隻的僱主堅持繼續向前,他們也只能從命,畢竟比起這些個大商人來,他們只是賺些辛苦錢的苦哈哈而已。

不過這艘船的船主老張倒是明白僱主高長林的心思和目的。作為整日裡走南闖北的老江湖,雖然未曾做過鹽業生意,卻也知道這時候能早一日將食鹽送到北邊對高大老闆的好處有多大。

每年裡糧食都有個青黃不接的時候,那時的糧價就比平時要高上個兩三倍。同樣的,每年的這個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