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于謙祠中明心志(上) (第2/3頁)

加入書籤

被天子賞識。其後,官運一路平穩,待到正統年間,因為得罪了大權監王振而下獄,險些遇害。這一路走來,於少保為官清正,也確實立下了不少的功勳,為官場中人所稱頌,但卻並非人們建此祠堂的原因。”

“哦?難道他之後又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嗎?”

“就是用驚天動地也未必能形容他之後所做的事情,能用的,只是救危存亡,解黎民於倒懸這樣的字眼。”洛悅潁一面說著,一面引著楊震在迴廊中緩步走著,指這一張張畫,告訴他這是少年苦讀,這是金榜題名,這又是指斥奸邪……

待畫過三分之一,她才指著一張上面畫著一座城池,外面卻被無數士兵包圍的畫道:“正統十四年,發生了我大明立國以來最大的一件險事,土木堡之變。英宗皇帝因為受權監王振的蠱惑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卻被瓦剌也先所敗,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不說,就連英宗天子也落入敵手。”

“竟還有這等事情?”楊震有些難以置信地說了一句。

洛悅潁看了他一眼,輕聲道:“這畢竟是我大明朝開國以來最大的恥辱,官府也不會提及,就是這兒也沒有提到土木堡的圖畫,所以並未有多少尋常人知道此事。不過這事,也不是他們能掩蓋下去的,後世史書中總會留下一筆。”

在說了這兩句後,她才把話題重新扯回到于謙的身上:“天子身陷敵手還不是最危險的,更可怕的是,瓦剌大軍趁機襲破北方重重關隘,大兵直指我大明都城北京,兵臨城下。

“當是時,朝中群臣皆已膽寒,又沒了做主的天子,一時間,有人提議遷都,甚至有人提議行賄投降的,眼看著南北宋被外族所滅的故事又要再一次上演了。”說話間,她已和楊震走到了下一幅畫前,那上面所畫,是一人在大殿之上慷慨陳詞,直說得其他眾人都無言以對。

“好在我大明還有於少保,使舊事無法再生。少保在此危亡時刻,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與名聲,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指斥那些想要遷都或投降的乃是誤國誤民,堅決要求出兵與敵一戰。同時,他還將英宗之弟朱祁鈺立為天子,以穩固國本人心,然後以兵部尚書的身份指揮全國大軍與瓦剌在北京城下一戰。

“黃天不負苦心人,在於少保的指揮下,此一戰,盡破瓦剌大軍於北京城下,從而化解了一場巨大的危機,使我大明得以延存至今。而於少保之功勞,也足以彪炳史冊,為後世萬人景仰。”

聽完她這一番講述,就是楊震,也不覺對於謙肅然起敬。覺得自己剛才在其神像前的叩拜還不夠虔誠,恨不能再回去重新叩上一次。畢竟,像這等能在國家危亡關頭不顧自身挺身而出,而且還把事情辦成了的,確實是史書上都少有的。他在沉默半晌後,才道:“想不到於少保竟如此了得,實在是我等後來之人的楷模哪。”

洛悅潁沒有接他這句話,而是輕輕一嘆:“二郎,你覺著於少保與嶽少保相比,哪一位的功績更大呢?”所謂的嶽少保,自然就是一旁嶽王廟的主人,宋朝大將岳飛嶽鵬舉了。

“當然是於少保了。”楊震想都沒有多想,就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因為他真正挽救了一個國家。嶽少保雖然也戰功卓著,可終究無法使宋中興,只出了個南宋苟且偷安……”

洛悅潁看了他一眼,又丟擲了另一個問題:“那為何如今的于謙祠卻遠不如嶽王廟?而且嶽王爺是婦孺皆知之人,而於少保卻知者寥寥呢?”

“這……或許是因為嶽王爺死得太冤,百姓們總是同情這等大英雄的悲慘遭遇吧。”楊震猜測道。他也知道,華夏民族一向都有個同情失敗者的傳統,從項羽到文天祥,再到後來的袁崇煥,以及眼下提到的岳飛,都因為他們最終的失敗而被百姓們津津樂道。至於那些透過自身的努力把事情辦成,取得天下的人,卻不被人所喜,這確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