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章 國難臨頭敵壓境,傾宮籌銀解危急 (第3/4頁)

加入書籤

等肚中盤算?

休要以為朕閉目塞聽,不知爾等私下籌謀!自今往後,但凡有那不分是非、惡意中傷者,朕必嚴懲不貸,絕不手軟!

談及楊閣老主張議和之因,究其根本,乃為節省兵馬之勞,糧草之耗,實則是國庫羞澀,一‘窮’字道盡辛酸。然,爾等之中,不乏自詡清高之輩,何不捫心自問,大明王朝,當真已至山窮水盡之境乎?

朱由檢的目光如炬,緩緩掃過群臣,每一道視線都似重錘,敲打著那些心懷鬼胎之人的心房。

不少人臉色驟變,蒼白中夾雜著幾分惶恐,不祥的預感如同烏雲蔽日,籠罩心頭。

那些暗自盤算、心存僥倖者,此刻已是心亂如麻,惶恐不安。

大殿之內,氣氛凝重,彷彿連空氣都凝固了,靜待著君王接下來的決斷。

然而,朱由檢接下來的言語,令他們稍感寬慰:“楊閣老所憂慮者,無非錢糧之事,國庫確有難處。”

“既然諸位大臣與朕皆主戰,此戰所需錢糧甚巨,諸卿可否願為大明解困?”陛下此舉……竟是要他們捐資?眾臣雖有幾分不情願,卻也只得紛紛頷首。

“為陛下分憂,乃臣等之責。”於朝廷艱難之際,向大臣們募集資金或是拖欠俸祿,乃至以其他實物替代俸祿,在大明實非罕見。然陛下言及諸多,莫非只為這等瑣事?

朱由檢目睹此景,不禁慨嘆道:“諸位實乃國之柱石,朕甚感欣慰。”

緊接著,他將視線移至楊嗣昌身上:“楊閣老,適才你也已聽聞,諸大臣願與朕齊心協力,籌得五百萬兩銀子作為此番與建奴交戰的軍費,你是否尚存疑慮?”

“五百萬兩?”楊嗣昌面露疑色,但仍頷首道,“若果真能籌得五百萬兩,倒可與建奴一戰,亦不致延誤剿匪之事。”

若能多出如此多的錢糧,他甚至頗有把握,暫且將建奴這一後顧之憂解決。

忽地,他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即便是他這一品大員,年俸摺合銀子,也不過區區四百兩。

楊嗣昌微抬眼簾,一抹深思悄然掠過心間,恰在此刻,他捕捉到朱由檢唇邊一抹難以察覺的狡黠笑意,彷彿春風中輕拂柳枝的微妙,瞬間,他心領神會。

“陛下此意……”楊嗣昌心中暗自揣摩,一股不言而喻的震撼湧上心頭,“莫非,是要對那些權貴之家,施以雷霆手段了?”

朱由檢見狀,眼中閃過一抹讚許,隨即聲音洪亮,響徹太和門內外,彷彿春日驚雷,震撼著每一位朝臣的心田:“朕今日,便在此,向楊閣老,亦向滿朝文武立誓,此番為國捐餉,必能匯聚成河,達至五百萬兩之巨!”

此言一出,太和門前,群臣驚愕之聲四起,如同平靜的湖面被巨石擊碎,漣漪層層盪漾。

緊接著,一位老臣顫巍巍地出列,聲音中帶著幾分惶恐與無奈:“陛下,五百萬兩白銀,即便是將我等家中所有財物變賣殆盡,亦是杯水車薪,難以湊足啊!”

話語間,盡顯朝堂之上,面對這鉅額捐餉時的無助與掙扎,彷彿一幅細膩入微的宮廷畫卷,緩緩展開,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歷史的厚重與現實的殘酷。

朱由檢眉宇間閃過一絲訝異,故作不解地沉吟道:“朕實難置信,朝堂之上,眾卿家濟濟一堂,竟難以籌措區區五百萬兩之數?”

“陛下明鑑,臣等雖忝居高位,然官俸微薄,僅堪養家餬口,實無多少盈餘可言。”一位老臣躬身而答,言辭中透著無奈與懇切。

“正是如此,陛下。我等同僚雖眾,然各自俸祿有定,能合力籌措十萬兩已是極限,再難逾越。”

另一大臣隨聲附和,語氣中滿是對現狀的無力感。

“陛下,即便將朝中百官一年的俸祿盡數免去,怕也是杯水車薪,難以填補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