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2章 李自成撼動山河,時機至逆轉乾坤 (第2/4頁)

加入書籤

再次向民間伸手要錢來填補財政虧空。

因此,楊嗣昌勸誡道:“陛下,請您慎重考慮啊!”然而,朱由檢卻自信滿滿地回答:“楊閣老,不必多說了。我明白你的擔憂,但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經具備了這個實力。”這句話讓群臣心中都感到十分震驚。儘管目前整體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要支付全國所有官員的俸祿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這需要耗費鉅額的資金,而這筆錢無疑將成為一個天文數字。

在那古老朝堂的陰翳之下,官員們的心緒並非如春日暖陽般明媚,他們不奢求俸祿能如雨後春筍般激增,唯願過往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薪資,能如秋收般一一歸倉,填補家中那難以言喻的空洞。

“自今日起,百官之俸,皆以白銀計量,直抵人心。”朱由檢的話語,輕若微風拂過湖面,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彷彿一枚石子投入深潭,激起層層漣漪。

面對楊嗣昌那出於赤誠之心的質疑,朱由檢的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溫柔。他深知,這位老臣的每一聲反對,都是對大明江山深沉的愛戀與憂慮。但正如醫者需以良藥治疾,國家之疾,亦需猛藥去痾。

他心中明鏡高懸,若不在官員的薪酬體系上動一番筋骨,那些被利劍斬落的貪腐之樹,不過春風一吹,又將綠意盎然。真正的變革,需如春風化雨,滲透至每一個角落,方能見到成效。

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征途,每一步都需堅定不移,即便前路漫漫,亦要勇往直前。朱由檢深知,唯有如此,方能引領大明這艘巨輪,穿越風雨,駛向那光明璀璨的彼岸。

在那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一道突如其來的旨意,猶如春雷乍響,震徹了群臣的心扉——封路之議悄然轉舵,化作了白銀髮放的革新之舉,一時間,滿座皆驚,議論紛紜。

自古以來,官員們的俸祿皆以五穀為基,沉甸甸的糧袋承載著國家的恩澤與百姓的供養。而今,這千古慣例竟被一紙詔書輕輕改寫,白銀成為了新的計量尺度,其變之快,其勢之猛,令人咋舌,彷彿一夜之間,歷史的車輪跨越了重重山巒,駛入了新的紀元。

然而,在這突如其來的變革背後,卻藏著官員們心中暗自期許的漣漪。銀兩的流通,意味著更廣闊的自由與選擇,它如同鑰匙,解鎖了世間萬物的門扉。昔日需以糧換銀的繁瑣,如今皆成過往雲煙,官員們可自由支配,無論是添置家宅,還是詩書酒茶,皆隨心所欲,不再受限。

更甚者,這白銀之制,對於仕途的遷徙與調任而言,亦是極大的便利。不必再為沉重的糧袋所累,只需輕攜銀兩,便可遠赴他鄉,履新職,展宏圖。

然則,在這看似光鮮的變革背後,眾人心中不禁暗自思量:崇禎皇帝此舉,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深意?他又能在這條白銀鋪就的道路上,為朝野上下,為天下蒼生,作出多少實質性的讓步與犧牲?這不僅是一場俸祿制度的變革,更是對帝國未來走向的一次深刻探索與考驗。

月光輕灑,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著淡淡的銀輝,彷彿連夜色都在為這皇城內的對話添上一抹神秘。每月那如星河般浩瀚的俸祿,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更是國家血脈中緩緩流淌的沉重與希望。

國庫之內,雖已漸趨豐盈,猶如春日裡初醒的土壤,孕育著生機,但這份滋養能否持久,滋養這片廣袤的江山,卻是懸於每個人心頭的一抹憂慮。

“諸位愛卿,勿需過分憂慮。”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穿透了夜色,也穿透了群臣心中的陰霾。他的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未來,又似在回憶往昔的滄桑。

“陛下,臣斗膽進言,維持祖制之穩固,或可保我大明基業長青。”一位言官站出,言辭懇切,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傳統的尊重與敬畏。

朱由檢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對臣子忠心的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