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蜀地之變風雲湧,心懷天下李定國 (第3/5頁)

加入書籤

朱由檢的目光掃過眾臣,那是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彷彿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黃得功聽令,朕命你即刻率領天雄軍,馳援前線,務必生擒高迎祥,以安軍心,定戰局。”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黃得功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決絕,拱手領命,隨即轉身大步流星而出,身後天雄軍整裝待發,氣勢如虹。

待黃得功離去,乾清宮內再次恢復平靜,唯餘朱由檢一人,獨坐龍椅,凝視著遠方,彷彿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決定。

不久,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朱至澍匆匆步入,一見龍顏,立即跪拜於地,姿態謙卑而虔誠。“微臣朱至澍,叩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與渴望。

朱至澍深知,在這個權力與仇恨交織的漩渦中,唯有緊緊依附於皇帝的權威之下,方能尋得一線復仇之機。他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那是對家族榮耀的扞衛,也是對過往屈辱的清算。而這一切,都需藉助眼前這位至高無上的帝王之手來實現。

“蜀王,請起,你我共商大計。”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朱至澍顫抖著站起身,淚水在他蒼老的臉龐上縱橫交錯,他哽咽道:“臣斗膽懇請皇上,發兵四川,以雪臣家之恥,更慰我四萬蜀地子民亡魂之不安。”言罷,悲慟之情難以自抑,泣不成聲。

朱由檢輕嘆一聲,上前幾步,以手撫其背,溫言道:“蜀王,逝者已矣,然此仇此恨,朕必銘記於心,不報此仇,何以安天下,何以慰民心?你我是血脈相連,此戰,不僅為蜀地,更為我大明江山穩固。”

朱至澍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淚水與感激交織,他激動地高呼:“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驛館的一隅,溫情與決心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面。然而,朱至澍深知,眼下的局勢錯綜複雜,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轉。他默默將這份期待深埋心底,等待著皇上的周密部署與雷霆一擊。

朱由檢心中亦是波瀾起伏,未曾料到,局勢竟如此急轉直下,張獻忠之亂未平,高迎祥之禍又起,大明江山風雨飄搖。他暗自思量,每一步棋都需慎之又慎,既要安撫民心,又要籌謀戰事,方能在這亂世中穩住大明的根基。

於是,朱至澍在驛館中暫時安頓下來,雖身處異鄉,心中卻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與對皇恩浩蕩的感激。而朱由檢,則已悄然佈局,誓要在這風雨飄搖中,為大明撐起一片天。

夕陽的餘暉懶散地灑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為這莊嚴的宮殿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朱由檢,這位大明帝國的末代君王,步伐沉重地穿梭於曲折的宮廊之間,身旁緊隨的是忠誠的侍衛李定國與貼身太監王承恩。三人默默前行,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與沉重。

朱由檢的心緒如同被亂麻纏繞,大明王朝這艘巨輪,看似輝煌依舊,實則千瘡百孔,風雨飄搖。他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似乎在尋找著能夠穿透這無盡黑暗的光亮。

“張獻忠之事,諸位有何高見?”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而充滿憂慮,每一個字都彷彿重錘般敲擊在在場兩人的心上。

王承恩聞言,連忙躬身,言辭謹慎:“陛下聖明,奴婢愚鈍,不敢妄言朝政大事。”他的回答雖顯謙卑,實則透露出對局勢的深深憂慮與無奈。

朱由檢輕輕嘆了口氣,目光轉向李定國。這位年輕的將領,面容堅毅,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但他此刻也顯得有些侷促不安,顯然,這樣的重大問題超出了他平日的職責範疇。

“定國,你雖非朝臣,但勇猛善戰,智勇雙全,朕想聽聽你的看法。”朱由檢的話語中透著一絲期待,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考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