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章 天命所歸任肩扛,東廠重任不敢忘 (第3/4頁)

加入書籤

的漩渦中,任何細微的波動都可能掀起滔天巨浪。

一聲威嚴的怒喝,如同驚雷乍響,震得二人慌忙垂首,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唇齒緊閉,不敢有絲毫言語。

朱由檢的目光深邃而複雜,掃過這兩張熟悉的面孔,心中五味雜陳,終是化為一聲沉重的嘆息。

“爾等,一為朕自幼相伴的摯友,一乃朕現今最為倚重的內侍,竟也到了只圖自保,忘卻了為君分憂之責的地步嗎?”他的話語中,既有責備,又含幾分無奈與痛心。

二人聞言,更是噤若寒蟬,唯餘顫抖的身軀,無聲地訴說著內心的惶恐與不安。這大殿之內,空氣彷彿凝固,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觸怒了天子的威嚴。

崇禎帝,這位繼承了洪武大帝鐵血手腕的帝王,卻在政治的棋盤上,未能複製先祖的輝煌。

他的殺伐果斷,在某些時刻顯得孤注一擲,卻缺乏那份洞察時局、駕馭群臣的政治智慧。

於是,大明江山,在這份優柔寡斷中,漸漸失去了那些敢於直言、勇於擔當的忠臣良將,最終落得個孤家寡人的淒涼境地。

及至李自成鐵蹄踏破京城,昔日繁華盡成煙雲,多少朝臣望風而降,唯餘司禮監的幾位老臣,堅守著最後的忠誠與尊嚴。這一幕,不禁讓人唏噓,更讓崇禎帝的心,沉入了無盡的深淵。

在那風雨飄搖的崇禎年間,朝堂之上,風聲鶴唳,每一句譏諷或指責,都似利刃般刺痛著那位年輕帝王的心。

將相之臣,更迭如走馬燈,血光之中,忠誠與猜忌交織成一幅幅悲涼畫卷。誰人還敢輕易涉足這權力的漩渦,為一位聽不得逆耳忠言的天子效命?

國無恆策,政令如浮萍,朝令夕改之間,將士未戰心已寒,臨陣換將,更是將士氣推向了深淵。大明這艘巨輪,在無舵無向中,怎能不漸漸沉沒於歷史的波濤之中?

治國之道,本應如烹小鮮,需細心慢火,方能成其美味。而崇禎帝,雖以雷霆手段著稱,那份果決背後,卻隱藏著深深的疑慮與不安,錯將刀鋒對準了自家的棟樑,而非外患強敵。

於是,朝臣們的心漸漸冷了,他們或明或暗地聚集於東林黨旗下,尋求那份同病相憐的溫暖與安全。

在這片由恐懼與自保織就的網中,同黨成了唯一的避風港,因為在那裡,至少可以免於無端的指責與迫害。

朱由檢,這位孤獨的天子,終於從床榻邊緣緩緩站起,步伐沉重而堅定,走向那兩位靜默的臣子。

他的眼神中,既有決絕,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無奈。

在這一刻,他彷彿做出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即便前路未知,也勝過這日復一日的猜忌與殺戮。

歷史的洪流中,個人的意志往往顯得渺小,但正是這些瞬間的決定,匯聚成了推動時代前行的力量。

朱由檢的抉擇,無論結果如何,都將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供後人評說,感慨,或是嘆息。

\"爾等心中的憂慮,朕洞悉入微,亦感同身受。\"他的聲音裡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沉重,\"朝堂之上,那些臣子或結黨營私,或相互傾軋,致使朕不慎誤傷忠良,對此,朕已頒下罪己之詔,以示自省。\"

言及此處,朱由檢的語氣忽地變得銳利如劍:\"然則,論及這些人之清白無瑕,堅貞不屈,朕心中實難全然信服。朝堂水深,誰人能真正纖塵不染?\"

他目光如炬,直視前方二人,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朕在此向爾等明誓,只要司禮監與東廠恪守本分,不越雷池一步,日後若有任何無端攻訐之辭,朕必細查慎斷,絕不輕率行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曹化淳,這東廠提督之職,你接也得接,不接,亦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