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章 風雲變幻飛沖天,無聲驚雷應萬變 (第4/6頁)

加入書籤

漫著一種既肅穆又沉重的氣息。群臣們無不低下頭顱,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對皇權威嚴的敬畏,也有對自身命運的擔憂。而朱由檢,這位年輕的帝王,以其果斷的決策和堅定的決心,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威嚴與統治力,正如《漢書》所載:“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君主之威,何為國之重器。

陛下聖明,英明決斷,實乃我大明之幸!群臣齊聲高呼,聲音渾厚,猶如長江大河之水奔騰不息,其中蘊含的敬畏與忠誠之情溢於言表。

朱由檢目光炯炯,環視四周,其聲沉穩如山:“大明立國以來,鐵骨錚錚,巍然屹立。凡犯我大明者,必遭雷霆之擊,絕不姑息!”

此言一出,殿內肅穆,連空氣都彷彿凝固,眾人屏息斂聲,生怕打破這份莊嚴。

群臣見狀,心中各有盤算,此刻的天子,已是怒氣衝衝,稍有不慎,恐將自身置於險境。

於是,他們選擇沉默,以無聲的順從,向這位誓衛大明尊嚴的君主致以最深的敬意。

在此刻,朱由檢的聲音如晨鐘暮鼓,振聾發聵,激盪著每個人的心扉,激勵著他們為大明的輝煌,戮力同心,矢志不渝。

“陛下,微臣有要事啟奏。”洪承疇躬身道,言辭間流露出慎重。

“愛卿請講。”朱由檢微微頷首,聲如洪鐘。

“稟陛下,我朝所制紅衣大炮,已逾千門,其勢足以撼山搖海。臣斗膽建議,宜速調此等利器至山海關,以壯軍威,威懾不軌。”洪承疇言之鑿鑿,憂心忡忡。

朱由檢輕輕搖頭,語氣堅決:“此時非急之時。”

楊嗣昌聞言,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洪大人所言有理。紅衣大炮之威,足以令敵聞風喪膽,即便不用於實戰,亦可壯聲威。”

“楊卿,此言差矣。”朱由檢嘆道,“紅衣大炮雖猛,若無足量彈藥,則如虎無爪,難展其威。若匆忙調往前線,而彈藥不繼,恐反增困擾。”

朱由檢一番話,字字珠璣,既顯其深謀遠慮,又見其審慎持重。眾臣聽罷,無不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難道,我等真要束手,任由河山淪陷?”朱由檢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震撼人心。

殿內一時寂靜,唯有風拂竹葉之聲,眾人皆緘默,深知此乃國家命運之抉擇。

朱由檢繼續道:“若敵窺我虛實,勢必如洪水猛獸,山河動搖,黎民塗炭。幸有天雄軍如磐石,鎮守邊關,贏得喘息良機。”

朱由檢心中所求,不止於守,更願化被動為主動,使敵人心生畏懼,從而議和,使百姓免遭戰禍。

“紅衣大炮,初衷非為攻伐,實為護國安邦之重器。彼等矗立城頭,雖令敵膽寒,然僅守不足以決勝。”

朱由檢目光深遠,穿越重重宮牆,望向北疆,心繫天下蒼生,渴望和平。

“紅衣大炮,如沉睡之龍,待醒時,雷霆萬鈞。唯有備足彈藥,方能令敵聞風喪膽,不敢輕舉妄動。”

朱由檢深知,國力未至鼎盛,不宜輕啟戰端。建奴亦知大明根基深厚,不敢妄動。

兩軍對峙,非單純武力之比拼,而是智謀與意志之較量。紅衣大炮不僅是武器,更是大明決心與信念之象徵,等待那決定命運之刻到來。

歷史的舞臺上,此類戲碼悄然上演,一次陰謀得逞,往往預示著更多暗流湧動的可能。《易經》雲:“潛龍勿用,在淵上下,或躍在淵。”這是一場無聲的戰爭,沒有硝煙瀰漫,卻更為驚心動魄。它考驗的是兩位君主之間智謀與心機的較量,是策略與膽識的碰撞。

朱由檢,身懷穿越而來的現代智慧之光,深知自己不應輕易落入俗套,更不會讓歷史的塵埃輕易遮蔽了他的雙眼。面對皇太極那看似無形的攻勢,《孫子兵法》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