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多爾袞獻權表忠誠,自請嚴罰振軍心 (第5/6頁)
的風雲變幻。
皇太極深知,攻取大明之心城,非但非易事,更非急功近利所能成。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強行突進,只會讓兩軍陷入無盡的殺戮與損耗之中,徒增無謂的犧牲。
“若真能一鼓作氣,覆滅大明,朕又何須在此踟躕不前,靜待天時?”他的言語間透露出一種超凡的自信與從容,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而今,天雄軍的橫空出世,更是為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添上了幾分變數。皇太極的眉宇間不禁微微一凝,但很快又恢復了那份波瀾不驚的淡然。
他知道,面對這樣的挑戰,唯有更加謹慎地佈局,更加巧妙地應對,方能在這亂世之中,引領後金鐵騎,開創一番不朽的霸業。
皇太極此刻的心境,已非單純對大明疆域的渴望所能概括,他的目光穿越了戰火的硝煙,凝聚在了即將到來的身影上——多爾袞,那位智勇雙全,卻也在最近一役中遭遇挫敗的貝勒。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心中暗自思量,非是急於求索破敵之策,而是靜待一場靈魂的交鋒,一場關於責任與擔當的審判。
大殿之內,時間彷彿凝固,每一息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期待與不安。
終於,一陣沉穩有力的步伐打破了這份沉寂,多爾袞,身著鎧甲,英姿颯爽,步伐堅定地走入這權力的中心,每一步都似乎在向世界宣告他的不屈與決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以行動詮釋著這句話。
“請大汗降罪,多爾袞甘願承受一切後果。”他的話語低沉而有力,雙膝跪地,姿態謙卑卻難掩其骨子裡的驕傲。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多爾袞的忠誠與剛毅,盡顯於此。
隨著話語落下,一枚沉甸甸的令牌被緩緩舉起,那是正白旗的調遣之權,象徵著無上的榮耀與責任,此刻卻成了他自我反省的祭品。
“臣,多爾袞,願以此舉,表明吾心之誠,對失敗之責,不敢有絲毫推諉。正白旗之兵權,今日起,任憑大汗處置。”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風起雲湧,眾臣或震驚,或欽佩,議論紛紛,整個空間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所充斥。
多爾袞此舉,無異於壯士斷腕,將自己最為珍視的權力象徵,親手交予了皇太極,這不僅是對失敗的深刻反省,更是對未來可能重振旗鼓的堅定信念。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這權力的遊戲裡,他以自己的方式,書寫了一段關於忠誠、勇氣與犧牲的傳奇篇章。
多爾袞立於朝堂中央,神色凝重,語調中滿含自責與忠貞:“微臣此番領兵出征,未能克敵制勝,反使我大清榮光蒙塵,實乃罪無可赦。特此懇請大汗降下嚴罰,以儆效尤,亦慰民心。”
言罷,他深深一揖,滿殿靜默,皆被其誠摯之情所觸動。
皇太極緩緩起身,目光溫和而深邃,望向多爾袞,語頻寬慰:“十四弟此言差矣,明軍狡黠多變,兵法無常,非戰之罪也。你雖受挫,但英勇可嘉,朕心甚慰。勝敗乃兵家常事,切勿過分自責。”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皇太極繼續說道,“今日之敗,未必非福。吾輩當從中汲取教訓,以待來日再戰。汝之忠誠,朕心知肚明,毋庸贅言。”
皇太極的話,如同春風拂面,化解了多爾袞心中的重負,也讓在場眾人感受到了帝王的胸襟與氣度。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這一刻,兄弟之間的信任與理解,成為了支撐彼此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
此言一出,不僅多爾袞心中暖流湧動,連旁觀的將領與降將也皆面露敬佩之色,對皇太極的胸襟與智慧有了新的認識。
“士為知己者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