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章 定不負陛下所託,為大明開創新局 (第2/6頁)

加入書籤

微臣所擅長,故未曾深究。”他的回答,既顯謙遜,又透露出對皇帝非凡洞察力的敬佩。

提及煤礦,不禁讓人思緒飄遠至唐宋遺風,《太平廣記》中曾載,那時雖已有利用煤礦之記載,但太原府的驚世發現,卻如同歷史長河中一顆晚熟的果實,直至近現代才得以綻放其璀璨光芒。

而今,這份沉睡的寶藏,似乎正被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悄然喚醒,預示著一場即將改變國家命運的變革風暴,正悄然醞釀。

楊嗣昌聞言,面上掠過一抹微妙之色,似是理解又夾雜幾分不解,此情此景,於他而言,確屬情理之中。“陛下心懷社稷,欲遣使太原府,深掘地脈之秘,實乃國家之幸。

然臣才疏學淺,於這勘探礦藏之賢能,一時竟難以覓得合適人選,實感愧對聖恩。”他言辭懇切,透露出幾分真誠的為難。

朱由檢輕輕一笑,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彷彿早已洞察一切,卻故意留此一問,意在試探,更在於引導。“愛卿勿憂,朕心中倒有一人,不知卿意下如何?”言罷,他緩緩吐出三字,“徐霞客。”

提及這位遊歷四海的地理大家,朱由檢的眼神中不禁多了幾分期待。試想,若得徐霞客相助,以太行山脈為紙,以煤海為墨,探尋煤礦之事,豈非如同探囊取物般輕鬆?

楊嗣昌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恍然之色,隨即拱手讚道:“陛下聖明!徐霞客先生博古通今,足跡遍佈天下,《徐霞客遊記》中對山川地勢瞭如指掌,若得他前往太原,定能為我大明尋得富源,實乃國家之福,百姓之幸!”言畢,楊嗣昌心中亦是一陣振奮,彷彿看見了大明未來繁榮昌盛的景象,正如《詩經》所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如此一番對話,既展現了君臣之間的默契與智慧,又巧妙地鋪墊了接下來探索煤礦的非凡旅程,彷彿一幅歷史長卷正緩緩展開,等待著勇敢者去書寫屬於他們的輝煌篇章。

“微有所聞,然其精準度如何,尚待驗證。”楊嗣昌眉頭輕蹙,心中暗自思量,國家正值亟需療養之際,實不宜在此等瑣事上耗費過多國力之基。“此事便交由卿家全權處理,朕望速得迴音,以定後計。”朱由檢的話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目光深邃,彷彿已洞察世事。

楊嗣昌領命告退,不日,便有密報悄然傳來。言及徐霞客,這位行跡遍天下的奇人,竟已閉門多日,不問世事,更無絲毫入仕之念。

朝堂之深,權謀之險,恐是令他心生畏懼,望而卻步。

朱由檢聞訊,心中暗自盤算。其宏圖大志若要實現,徐霞客之技,實為不可或缺之鑰。自己雖胸懷天下,卻無他那般翻山越嶺、尋龍探穴之能,更無法親赴險境,一一勘查。

於是,朱由檢心中生出一計,決定以誠意與智慧,打動這位隱世高人。他深知,唯有讓徐霞客感受到國家的需要,以及自己對於真才實學的渴望與尊重,方能使其動心,出山相助。

一場圍繞著尋找與說服徐霞客的微妙佈局,悄然在紫禁城內外鋪展開來,而這一切,都將是朱由檢實現其宏偉藍圖的重要一步。

次日清晨,晨光微露,紫禁城的莊嚴漸漸被市井的煙火氣所取代。

朱由檢換上了尋常百姓的衣裳,一襲素衣,不惹塵埃,卻難掩其龍潛於淵的氣質。他輕步走出宮門,身旁緊跟著憂心忡忡的楊嗣昌。“皇上,此舉實乃不妥,您貴為九五之尊,怎可輕易涉足民間,尋覓一介布衣?此舉恐有損我大明皇室的威嚴與尊嚴。”楊嗣昌低聲勸阻,眉宇間難掩焦慮。

朱由檢輕擺龍袍改制的便服,目光堅定而深遠,淡然道:“愛卿勿憂,朕意已決,自有朕的深謀遠慮。此行非為個人私慾,乃是為江山社稷計。

你只需緊隨左右,切記勿洩露朕之真身,以免橫生枝節。”楊嗣昌聞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