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騰雷霆萬鈞之力,盪滌朝野興大明 (第4/5頁)

加入書籤

思,為何朱由檢會選擇在此刻,以如此高調的方式,重啟關寧鐵騎的輝煌篇章。

這背後,隱藏的是帝王的深謀遠慮與用人之道。

朱由檢深知,吳三桂雖勇,但拒敵皇太極之舉,雖顯忠勇,卻也讓他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過於顯眼,或反而不利於大局的微妙平衡。

而祖大壽,作為關寧鐵騎的老將,其威望與經驗,加之心中那份未竟的抱負,正是此時重振旗鼓、再造輝煌的不二人選。

這是一場信任與考驗的交織,朱由檢的這一步棋,既是對祖大壽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忠誠與決心的考驗。

對於祖大壽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軍隊的重建,更是一次心靈的覺醒與重生的契機。

他要讓世人看到,即便是在最黯淡的時刻,關寧鐵騎的精神也永不熄滅,而他,將親手點燃這團不滅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

正如《詩經》所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祖大壽將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信念,直至輝煌再現。

於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關寧鐵騎的旗幟再次高高飄揚,而祖大壽,這位老將,也將以他的智慧與勇氣,書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正如《詩經》所云:“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在那烽火連天的邊陲之地,將國家的門戶託付於一人,其重量非比尋常,而朱由檢的心中,卻對這位將領有著難以言喻的信任。

他深知,邊關的風霜,唯有鐵骨錚錚之士方能鎮守。

談及過往,歷史的風塵中,祖大壽之名常與“權宜之計”四字相連,昔日投效皇太極之舉,實乃時局所迫,非其本願。

試想,若命運曾予他足夠之羽翼,翱翔於九天之上,他又怎會輕言降服,讓一世英名蒙塵?

“臣,誓不辱命!”祖大壽的話語,堅定而有力,彷彿穿越了歲月的長河,迴響在朝堂之上,字字鏗鏘,擲地有聲。

朱由檢聞言,目光如炬,凝視著這位即將再度披甲上陣的勇士,語重心長道:“卿之忠誠,朕心甚慰。

然則,望卿勿忘朕之厚望,勿使朕之信任落空。”

言罷,他做出了一項震驚朝野的決定:“皇太極所贈之資,已盡數歸入國庫,以資國用。

但念及關寧防線之重,朕特再撥白銀十萬兩,助卿重建關寧鐵騎,誓保疆土無虞。”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面面相覷,心中皆是驚濤駭浪。

皇太極之贈,已是大手筆,而陛下竟能在此基礎上,再添重注,如此魄力與決心,實乃前所未有,令人歎為觀止。

朱由檢的這一決策,如同春風化雨,不僅滋潤了祖大壽那顆渴望再戰沙場的心,更在無形中凝聚了朝野上下計程車氣,彷彿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一個以忠誠與勇氣為基石,共築鋼鐵長城,扞衛家國安寧的時代。

“三月之期,朕心所繫,唯願目睹一支煥然一新的關寧鐵騎矗立於世。”

朱由檢的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期盼,他的目光深邃,彷彿已預見那支鐵騎馳騁疆場的輝煌景象。

祖大壽聞言,心中雖驚濤駭浪,面上卻是不動聲色,沉穩應答:“臣,即刻領命,誓將此事辦得妥帖,不負聖恩。”

此令,於外人看來,近乎苛刻,三月之內重塑關寧鐵騎之風貌,無異於在沙上築塔,難上加難。

然而,在這看似嚴酷的命令背後,實則隱藏著帝王對祖大壽的深重信賴與殷切期望。

於武將而言,何以為重?非金銀財寶,亦非高官厚祿,而是那馳騁沙場的戰馬,是那並肩作戰的兄弟,是那揮斥方遒、建功立業的兵馬大權。

正如古語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若無精兵強將,縱有通天徹地之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