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章 冬來剿匪重實務,兵馬錢糧點滴珠 (第1/4頁)

加入書籤

高起潛,司禮監中罕見的軍事通才,因而常被皇命加身,執掌監軍之權,其身影頻繁穿梭于軍營之間。

然而,此人于軍中行事,跋扈之氣盡顯,每每戰功赫赫,卻總愛獨攬其功,彷彿那烽火連天的戰場,不過是他彰顯權勢的舞臺。

正如《史記·淮陰侯列傳》所言:“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及至真刀真槍,需其挺身而出之時,他卻比狡兔脫兔更快三分,江湖人送其諢名——“疾風遁影”。

“明之童貫也”,崇禎皇帝朱由檢一針見血,將這等奸佞之輩的本質揭露無遺,言語間透露出對高起潛深深的厭惡與不屑。

更甚者,當國家面臨戰與和的艱難抉擇,高起潛非但未能挺身而出,反而察言觀色,一味迎合崇禎帝的消極避戰之心,間接導致了忠勇將領盧象升的悲壯隕落。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數萬精銳之師,亦隨之化為沙場之上的累累白骨,國之哀歌,響徹雲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曹化淳聞言,面色驟變,眸中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輕聲問道:“皇爺之意,莫非是要棄高起潛於不顧?”

朱由檢目光如炬,冷冽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決:“成祖當年設立東廠,初衷在於明察秋毫,肅清文武百官中的貪腐奸邪。尤其是監軍一職,本應身先士卒,在軍中樹立典範,既監察武官之言行,又需傾力輔佐將領,共謀大明江山之穩固。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一場場勝利,理應由我輩將士用血與汗鑄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言罷,殿內氣氛凝重,彷彿連時間都為之停滯,只留下朱由檢那擲地有聲的話語,在空曠的殿堂中迴響,激勵著每一個在場之人,對過往之錯進行深刻的反思,對未來之路滿懷希望與決心。

夜色如墨,宮廷深處,燭光搖曳,映照出帝王朱由檢堅毅而深邃的輪廓。

他的話語,低沉而有力,彷彿能穿透夜色,直達人心最幽暗的角落:“現今這些軍中蛀蟲,所作所為,你比朕更為了如指掌,其劣跡斑斑,實乃國之大患。”

提及明朝監軍,那是一個時代特有的陰霾,其權力之廣,猶如後世國黨派駐軍中的利刃,卻又多了幾分不可一世的囂張。這二字,輕描淡寫間,卻重如千鈞,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曹化淳聞言,面色愈發凝重,他深知這不僅僅是詢問,更是信任與重託的考驗。他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陛下之意,欲擇何人取而代之?此任非比尋常,需智勇雙全,方能服眾。”

朱由檢的目光如炬,直視曹化淳,語氣不容置疑:“此事,非你莫屬!朕欲遣你親赴前線,與各路大軍並肩作戰,更要與盧象升將軍緊密協作,共謀破敵之策。凡有所需,務必即刻上奏,朕自當全力支援!”

此言一出,曹化淳與王承恩不禁交換了一個震驚的眼神,心中驚濤駭浪。皇爺此舉,無疑是向天下宣告,與建奴之戰,勢在必行,且誓要一雪前恥,重振大明雄風!

“東廠之責,重於泰山,曹卿當知。至於那高起潛,既已淪為敵寇之鷹犬,便交由駱養性處置,以儆效尤。”朱由檢的話語,簡潔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不容違抗的威嚴。

夜色依舊,但宮內的氣氛卻因這一番對話而悄然生變。

曹化淳與王承恩心中明瞭,這不僅僅是對他們的考驗,更是對整個大明的考驗。他們深知,前路雖艱,但唯有勇往直前,方能不負皇恩,不負蒼生。

朱由檢的眸光微沉,再度輕啟薄唇,語中帶著幾分歷史的沉重與對未來的期許。

回溯往昔,東廠初立之時,其標榜為監察百官之利刃,職責單純而明晰,唯監察與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