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章 國難當頭勇擔當,捐資獻物表忠腸 (第3/4頁)

加入書籤

能眼睜睜看著幾代人的心血化為烏有,家破人亡。

走投無路之下,他們或是淪為地主的依附,苟延殘喘;或是踏上流亡之路,成為了起義軍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誓要在這亂世中尋求一線生機。

而大明王朝,以舉國之力,幾乎是以透支未來的方式籌集的軍餉,卻如同泥牛入海,消失在層層貪腐的暗流之中。

那些本該激勵士氣、穩固邊疆的銀兩,最終能真正落入士兵手中的,怕是連十分之一都不到,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失望與憤懣。

大明王朝,真就窮途末路了嗎?

非也!在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上,實則隱藏著無盡的財富與貪婪。

那些滿口仁義道德、道貌岸然的官員們,背地裡卻利用手中的權力,編織著一張張貪婪的網,將民脂民膏源源不斷地收入囊中。他們的錢袋鼓脹,而國家的根基卻在無聲中腐朽、崩塌。

這,便是大明王朝所面臨的困局,一個由貪婪與不公編織而成的死迴圈,將王朝一步步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即便是那些被人們稱讚為清正廉潔的官員們,他們所擁有的土地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並且還紛紛購置商業產業。

他們的生活簡直比朱由檢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還要舒適愜意、有滋有味。

要知道,大明朝的商稅實在是少得令人髮指啊!商業活動本身就是利潤豐厚無比的行當,然而大明朝對於商業徵收的稅款,竟然僅僅只有區區三厘而已!

換算一下,也就是每三十份收入只需繳納一份稅款,換句話說,其稅率不過才百分之三點多罷了。

這樣的稅率也許與農業稅收相差無幾,但是像那種額外增加的稅款負擔,例如用於抵禦遼東外敵入侵的遼餉以及剿滅叛亂所需的剿餉等等,根本就不會分攤到商人的頭上。

熟悉歷史的他可是記憶猶新吶,待到後來李自成率領大軍攻入北京城的時候,從這些達官貴人的家中,居然搜刮出了整整三千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北京作為大明朝的都城,固然有著眾多的官員存在,但說到底它也只不過是一座城市罷了!

可就是這麼一群人,一個個人家都是腰纏萬貫、富甲一方,然而當國家面臨危難之際,他們卻又在自己面前裝出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拼命地哭訴著貧窮。

想要增加賦稅?行啊,既然你們都不願意把錢掏出來,那麼朕也就遂了你們的心願好了!

“既然各位愛卿人人都如此清正廉潔,那麼也就只好按照蔣御史所說的去辦了。”

“陛下聖明!”

太和殿前,晨光微露,群臣面色各異,正沉浸在皇帝妥協的微妙喜悅之中,彷彿那沉甸甸的銀兩已悄然落入掌心,溫熱而實在。

然而,這份寧靜未及蔓延,便被崇禎皇帝朱由檢那穿透雲霄、冷峻如冰的話語驟然打破。

“回溯神宗盛世,遼餉之累,已歷二十春秋,其重,皆轉嫁於耕田之民,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他的話語,如同冬日寒風,拂過每一顆躁動的心。

“我大明,根基在於農耕,而今,天災頻仍,人禍不息,百姓食不果腹,朕心何忍,再添其負?”

言畢,朱由檢的目光掃過群臣,深邃而複雜,似在尋求共鳴,又似在宣告決心。

“故而,朕意已決,欲將這份歷史的重擔,轉由商戶們共擔,以補二十年來遼餉之空缺。”

此言一出,太和門前彷彿被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議論之聲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成國公朱純辰,性情直率,率先挺身而出,聲如洪鐘:“陛下,此舉萬萬不可!自太祖開國以來,商戶便被視為末流,商稅輕至三厘,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