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第3/4頁)
他躬身行禮,聲音鏗鏘有力:“臣陳新甲,有緊急軍情,斗膽上奏。”
“講。”朱由檢的聲音自龍椅之上傳來,簡短而威嚴,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陳新甲深吸一口氣,目光直視前方,言辭間透露出對國事的深切憂慮:“皇上,左良玉將軍,屢接聖命而遷延不遵,置李自成叛軍於不顧,未發一兵一卒以禦敵。
臣懇請皇上明察秋毫,嚴懲此等違抗聖意之行徑,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湧起一陣微妙的波瀾。
群臣面面相覷,皆感震驚——皇帝陛下素以雷厲風行著稱,何以對此等大事竟顯寬容之態?
然而,朱由檢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著深不可測的意味,他緩緩開口,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超乎尋常的冷靜與自信:“左良玉之事,朕自有計較。讓他再蹦躂些時日吧,待時機成熟,自有分曉。”
此言一出,群臣更是駭然失色。
他們深知,皇帝陛下之言,往往蘊含深意,此番對左良玉的“寬容”,實則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是對那傭兵自重的左大將軍,佈下的一張天羅地網。
大殿之內,空氣彷彿凝固,每一聲呼吸都顯得格外沉重。
而在這沉寂之中,朱由檢的目光卻彷彿穿透了重重帷幕,直視那即將到來的風暴核心,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這一次的舉措,猶如暗夜中的驚雷,震得滿朝文武措手不及,面面相覷。
“陛下,此事刻不容緩,若任其發展,恐天下諸侯競相效仿,我大明江山又將風雨飄搖,內亂再起。”
一位言官鼓起勇氣,聲音雖顫卻堅定,試圖喚醒帝王的警覺。
然而,朱由檢的眼眸中寒光一閃,宛如冬日寒冰,冷冷吐出一句:“你是在質疑朕的決斷嗎?”
此言一出,空氣彷彿凝固,那言官臉色驟變,連忙躬身退下,背影中滿是驚恐與不安,彷彿被無形的力量震懾得魂飛魄散。
大殿之內,頓時一片死寂,針落可聞。左良玉之事,至此懸而未決,卻無人再敢輕易置喙。
眾人心中明鏡似的,知曉這位年輕的帝王,雖不顯山露水,實則深不可測,或許早已在暗處佈下了天羅地網。
而那份深藏於心的默契,讓群臣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那個神秘莫測的組織——它如同帝國陰影中的利刃,無聲卻致命。
正當眾人思緒紛飛之際,朱由檢那不帶絲毫溫度的聲音再次響起,打斷了所有的遐想:“另有一樁要事,需爾等全力以赴,不得有絲毫懈怠。”
此言一出,群臣心中皆是驚濤駭浪,面面相覷之間,滿是對即將揭曉之事的好奇與敬畏。
究竟是何等大事,能讓素來沉穩的帝王如此緊迫而慎重?一場未知的風暴,似乎正悄然醞釀,而大明王朝的命運,也再次被推向了未知的深淵與光明交織的十字路口。
\"此次,朕意已決,欲令天下青樓盡皆歇業,歸於沉寂。\"
朱由檢的話語如寒霜般落下,瞬間凝固了滿殿的空氣,群臣皆是一震,面露驚愕之色。
自古以來,秦陵之畔,既是罪臣與匪徒洗心革面之地,亦是官妓制度之下,另一番世事浮沉的見證。
青樓,這繁華背後的暗影,承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與秘密。
而今,一旦這扇扇綺麗之門轟然關閉,那些因家族牽連而命運多舛的官眷,又將如何自處?她們的歸宿,成為了懸於眾人心頭的一抹重雲,沉甸甸地壓人心扉。
\"陛下,此事實乃國之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務必三思而後行啊!\"
一位言官顫聲進諫,言辭懇切,滿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
朱由檢聞言,目光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