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章 敵我態勢 (第2/2頁)

加入書籤

往東京洛陽。

李隆基趕緊展開軍事部署,他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同時賜死其妻榮義郡主。

為了謹慎起見,李隆基特地將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召回京城,以免他跟安祿山一起造反。

李隆基奪情啟用正在守孝的郭子儀,改封他為衛尉卿、單于副大都護、安北副大都護、靈武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持節權充朔方節度使,讓他帶領朔方軍討伐安祿山。

安祿山提前命令大同軍使高秀巖從駐地出兵攻擊振武軍城,以此開闢第二戰場,一方面牽制朔方和河東兩鎮唐軍,另一方面自北而南威脅關中地區。

高秀巖出兵之後遭到朔方軍的迎頭痛擊,不得不縮回老巢,另派部將薛忠義進攻靜邊軍(現今山西省右玉縣)。

靜邊軍本來屬於安祿山統轄,後來在楊光翽的影響之下,這支河東唐軍竟然沒跟著一起叛亂,這確實有點出乎意料。

此前安祿山派人擄走北京副留守兼河東節度副使楊光翽,所以李隆基初步認為叛軍進攻重點會在河東道,為此詔令在京的程千里擔任河東節度副使、上黨長史,以右羽林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協同防禦阻擋叛軍西進。

此外李隆基還在河南道設定兩道防線,以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統轄陳留等十三郡組建第一道防線。

封常清負責在東京洛陽招募士兵構築第二道防線。

緊接著,李隆基以六皇子榮王李琬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左金吾衛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宦官邊令誠為監軍,率領關中地區的飛騎、彍騎以及在京新募士卒,共計十幾萬人前出潼關鎮守陝郡,作為第三道防線以便隨時可以上去支援。

雖然李隆基做出及時部署,奈何叛軍實力比他想象中還要恐怖。

這個看似嚴密周全的防禦計劃,很快就被安祿山徹底粉碎。

本來李隆基認為就算不能在短時間內消滅安祿山的叛軍,至少也可挫其鋒芒保證東京洛陽無虞。

在這之後他只需要抽調精銳邊軍進京勤王,屆時發起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依舊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大唐皇帝。

沒想到安祿山僅用十幾天就穩住河北諸郡,速度之快遠遠超出朝廷方面的預期。

在李隆基和大臣們眼裡,河北道二十四郡諸位太守,不期望你們能夠抵擋住安祿山,但好歹也要象徵性抵抗一下吧?

結果大部分人都是選擇投降,這都別說掀起波瀾,就連一點漣漪都沒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