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絲綢之路經濟帶 (第2/2頁)
。
他認為復興大唐社稷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大夏朝廷發生內亂,只有這樣西域唐軍才能東征。
由於涼州商人經常來到金滿城從事貿易,所以李俶能從商人身上得到很多大夏朝廷的資訊。
在大夏朝廷沒有發生內亂之前,李俶只能蟄伏下來積蓄力量,他對西域漢人進行編戶齊民,編有七萬六千戶,大約四十五萬人。
李俶和李倓兄弟兩人商量過後,他們決定廢除募兵制,轉而重新實施府兵制。
募兵制對於西域唐軍來說負擔太重,反觀府兵制不用發放軍餉,府兵們自備弓矢衣糧,只管打仗不納賦稅。
西域漢人累計有一百個折衝府,每個折衝府兵力一千人,使得兵力數量達到十萬人馬,沿著天山北麓的綠洲一字排開,正好位於絲綢之路的北道路線。
或許大家懷疑西域漢人真有這麼多嗎?不妨讓我給你來捋一捋。
大唐朝廷在西域地區設有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兩大都護府的分界線就是天山。
天山以南屬於安西都護府。
天山以北屬於北庭都護府。
安西節度使下轄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四大軍鎮,統轄鎮兵兩萬四千人,另外還有於術守捉、榆林守捉、龍泉守捉、東夷僻守捉、西夷僻守捉、赤岸守捉、蔥嶺守捉、蘭城守捉、坎城守捉等九個守捉城。
北庭節度使下轄瀚海、天山、伊吾三軍,統轄鎮兵兩萬人,另外還有羅護守捉、赤亭守捉、張三守捉、獨山守捉、沙缽守捉、馮洛守捉、耶勒守捉、俱六守捉、張堡守捉、烏宰守捉、葉河守捉、黑水守捉、東林守捉、西林守捉等十四個守捉城。
每個守捉城都有數千漢人戍卒,下轄若干烽燧和戍堡,主要負責屯田戍邊,保護絲綢之路的商人安全,同時還是西域唐軍的預備役。
西域漢人刨除軍鎮和守捉城,還有上百個規模較小的城和鎮,每個地方亦有數百漢人戍卒。
唐代邊兵守戍者,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城、鎮。
一直以來,西域唐軍所募之兵皆從屯田戍卒裡面進行徵召,這些將士常年訓練枕戈待旦,本質就是精銳老卒,只需稍微整訓便能形成戰鬥力。
昔日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在怛羅斯慘敗之後,封常清直接從屯田戍卒招募士兵,從而快速重組安西軍,而非跑回中原招兵買馬。
歷史上大唐朝廷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安西和北庭兩大藩鎮的精銳唐軍先後都被抽走,西域唐軍能夠在各方勢力圍攻下孤守五十餘年,足以證明西域漢人肯定不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