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不歸之路生死日,大明王朝獲新生 (第3/4頁)
化干戈為玉帛。”楊嗣昌恭敬地回答,言辭之間,既有對當前形勢的清醒認識,也有對未來策略的深思熟慮。
朱由檢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楊卿所言極是,但此事關乎國運民生,斷不可等閒視之。吾等需籌謀萬全,方能穩步前行,避免更大的波瀾。”
夜色漸深,御書房內的對話卻愈發深入,兩人共商國是,字字句句皆透露出對這片江山深沉的愛與責任。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他們正攜手書寫著屬於大明的新篇章,每一步都需謹慎而堅定,不容絲毫草率與馬虎。
陛下心中籌謀的風雲,正悄然醞釀著對諸藩王的深刻變革。
“陛下,藩王們以田地為根基,方得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若一旦抽離這份根本,他們何以維繫家族之存續,何以安身立命?”楊嗣昌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憂慮,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土地的歸屬問題,更是關乎王朝穩定與血脈親疏的微妙平衡。
朱由檢聞言,眉宇間凝聚著深邃的思考。他深知,歷次對藩王的削弱,皆是他們以隱忍換得的一時安寧。而今,若要將這最後的避風港——土地,也一併剝奪,藩王們是否還能繼續沉默,甘願讓出世代守護的基業?
答案,不言而喻,藏於那無聲的沉默與暗流湧動的目光之中。
在這片農耕文明深深烙印的土地上,每一寸田疇都承載著生民的希望與王朝的根基。土地,不僅是生存的依靠,更是權力的象徵,是身份與地位的基石。
“倘若朕意已決,誓要收回這片土地呢?”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彷彿是在向命運發起挑戰,又似是在向那些沉睡的野心宣告,變革的時代已至。
楊嗣昌聞言,心中不禁一凜。強行剝奪,無異於向藩王們宣告了戰爭的重啟,是在這片剛剛癒合的傷口上,再次撕裂開一道血痕。他深知,此舉一旦實施,將牽動整個帝國的神經,甚至可能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動盪。
然而,陛下的決心已下,歷史的車輪正滾滾向前,不容許任何猶豫與退縮。在這場關乎國家未來與王朝命運的博弈中,每個人都被捲入了漩渦之中,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還是那些看似遠離政治中心的藩王們,都將在這場變革中書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大明已無法承受更多的動盪。這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度,此刻急需的是休養生息。“陛下切不可如此。此舉恐生禍端。”楊嗣昌言道。“若賜予他們另一條生路呢?”朱由檢道。“另一條生路?微臣愚鈍,不知陛下所指何法?”楊嗣昌問道。“朕欲使其經商,致富有方。”朱由檢道。一幅宏偉的藍圖,在朱由檢心中緩緩浮現。二十餘位藩王若能有所事業,必能為國家帶來巨大效益。土地儘可交由農民耕種。“陛下切不可如此,恐會引發更多不滿。土改已使眾多鄉紳富戶心生牴觸。若藉此削弱藩王實力,恐有諸多不便。”楊嗣昌道。
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決絕,迴盪在空曠的殿堂之中,如同寒風中不容置疑的號令:“朕心已定,失地必復,藩王們則需另謀安身立命之所。”
楊嗣昌聞言,神色驟變,疾步上前,聲音中滿是憂慮:“陛下,此舉萬望三思而後行啊!”
朱由檢輕輕擺手,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楊閣老,此番革新,乃國家長治久安之根本,勢在必行,無可阻擋。”
“陛下,臣斗膽以為,此舉恐有不妥。”楊嗣昌躬身再拜,言辭懇切。
朱由檢緩緩站起身,目光穿透殿內的重重帷幔,直射向楊嗣昌,彷彿要洞察其內心深處:“卿家所憂,莫非是懼那歷史重演,民變蜂起?”
“陛下明鑑,民變之源,皆因生計無著,土地兼併,百姓辛勤勞作,卻無立錐之地,終至食不果腹,走投無路,方有揭竿而起之舉。”楊嗣昌言辭懇切,字字句句皆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