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4章 渤海滅亡(上)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一樣都是高度漢化的契丹人,從小就在大唐長大成人,穿衣打扮和文化習俗就跟漢人沒有多大區別。

這次李光弼帶兵討伐渤海國,他專門徵調代郡太守王武俊前來助戰。

就在李光弼思考如何處理俘虜之時,涑沫太守陳昭站出來說道:“節帥,不妨就把俘虜編入我的軍隊,我有辦法降服他們。”

“既然如此,本帥就把俘虜交給你吧!”

李光弼下令把五千多名俘虜移交涑沫太守陳昭。

陳昭擔任涑沫太守已經很多年,他自然知道渤海國內也有很多漢人,於是從俘虜裡面挑出會說漢語的人委以重任,進而收編五千多名俘虜。

李光弼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位城,他繼續帶著大軍向北挺進。

渤海國王大欽茂獲悉大夏軍隊攻陷位城,他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本來渤海國王大欽茂認為大夏軍隊遠道而來,連續行軍五百餘里,戰鬥力應該會有所下降才對,沒想到位城瞬間慘遭攻陷,這讓他感到惶恐不安。

兩天後。

李光弼帶著兩萬夏軍來到中京城。

渤海國王大欽茂集結十五萬人出城迎戰,他準備依靠優勢兵力擊敗李光弼。

李光弼以一萬步兵為中軍,左右兩翼各有五千騎兵作為突擊主力,旌旗蔽空刀槍如林,雙方大陣相隔一箭之距,南北對峙嚴陣以待。

戰役伊始。

渤海國王大欽茂指揮前軍五萬士兵盡數壓上,企圖依靠人海戰術壓垮夏軍陣線。

李光弼揮舞旗幟下達軍令,三千夏軍弓弩手分批次進行射箭,一波接著一波的漫天箭雨射入渤海軍隊。

渤海軍隊大部分人都是臨時徵召起來,面對三千夏軍弓弩手一波接著一波的漫天箭雨,他們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舉行盾牌緩緩推進。

李光弼之所以命令三千夏軍弓弩手分批射箭,那是因為為了保證箭雨攻擊的持續性。

前排弓弩手射箭時候,後排弓弩手利用這個時間裝填箭矢,迴圈交替,由此實現不間斷的射箭。

最重要的是,兩軍對峙中間正好還有很多小溪流過,進攻方必須涉過小溪才能衝到敵軍面前,這對防守方來說優勢巨大。

這些小溪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極大延緩渤海軍隊的衝鋒速度,使得夏軍將士能夠從容不迫進行射箭。

李光弼挑選這裡作為決戰戰場,他只需利用地理優勢,那麼便能輕易抵禦住渤海軍隊的輪番猛攻。

在渤海軍隊瘋狂衝殺過來的時候,夏軍箭雨已經把他們一大堆人射殺在路上,就算有受傷者也會被後面的人活活踩死。

李光弼見到渤海軍隊衝殺到陣前,他揮舞旗幟命令弓弩手和長槍兵交替位置。

三千長槍兵快速結成長槍陣,另有三千弓弩手躲在後面拋射箭矢,渤海軍隊一個接著一個死在衝鋒路上。

渤海國王大欽茂見到李光弼如此厲害,他不得不停止這種自殺式衝鋒,下令部隊鳴金收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